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抗旱一线的报道之五:“远水”解宁波“近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8月14日 08:57   【 】 【打印
0

  “要不是每天引水灌溉,我这100亩有机稻早旱死了。”骄阳似火,晒得机耕路滚烫,杭州湾新区庵东镇农场主沈志良满脸焦虑。因为持续高温“烧烤”,他的有机稻生长缓慢,今年收成将大打折扣。“前阵子已经有15亩有机稻晒死了。”沈志良说,这几天稻田附近干了好久的马中湾终于有了水,剩余的85亩有机稻才得以“喘息”。

  被沈之良看做“救命水”的正是远道而来的富春江水。上月27日,浙东引水指挥部启动抗旱应急调水。闸门一开,滚滚富春江水通过三塘横江、八塘横江提前进入慈溪。昨天上午,笔者在浙东引水工程陆中湾跨区调水泵站看到,3台流量为10立方米/秒的斜轴泵正在待命。“由于前两周每天100万立方米的来水,河网水位已有所回升,目前泵站内外水位基本在1.9米左右。”泵站工作人员杨衔迪表示。

  泵歇人不歇。每天在站内外水域和总控室之间,杨衔迪要来来回回跑好多趟。除了监控内外水域的水位、水质,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系统外,由于机器连续多天全天作业,检修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汩汩清泉,从泵站进入慈溪,沿着八塘横江和三塘横江一路向西,途经城区直到东片地区,一方面补给农业及二三产用水,另一方面驱动河网死水,改善水环境。慈溪市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慈溪东片水网原先优于西片,但由于水稻灌溉、鱼塘用水等用水量大,河网水位曾低于控制低水位0.3米。“近8万亩耕地地下水下降幅度较大,若不及时灌溉,有可能出现返盐现象。随着引水的到来,目前情况已有所缓解。”

  宁波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但仍属缺水地区,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突出。近几年,我市水利部门开展跨流域、跨区域的引调水工程体系建设,白溪水库至宁波引水工程,白溪象山引水工程等先后建成通水。自慈溪汤浦水库引水工程、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宁波段河道工程建成通水后,我市仍在努力加快推进境外引水工程。

  近几天,日头毒、气温高,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工程的进度,郑徐水库工地上实施错时施工———“歇中间,干两头”。在钦寸水库建设工地上,同样也可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情景。这个目前浙江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投资32.76亿元,总库容2.44亿立方米。从新昌铁顶山上向下望去,坝址施工区的景象尽收眼底———沿着山壁,导流洞、放空洞和输水隧洞三个洞口清晰可见,施工人员正有序地进行开挖;在下游处,挖掘机机声轰鸣,正快速地进行挖土填筑。

  宁波市原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苦战,钦寸水库建设工程有望于今年10月围堰截流。工程完工后,在满足下游区域灌溉和城镇用水基础上,还将通过25公里长的隧洞把水从新昌引到亭下水库,每年可向我市提供1.29亿立方米的优质水,相当于宁海白溪水库年供水量的75%,将满足我市市民三分之一的用水需求,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难题。

  黄程 厉晓杭 周敏杰 胡钦炯 顾芳晖

  【记者手记】

  自旱情显现后,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宁海、奉化、象山、鄞州等受旱严重地区采访。从供水动脉白溪水库、母亲河姚江,再到田间地头、海岛山区,烈日下、热浪中,水利专家科学调度、分配用水;党员干部奔走在田间地头,寻找水源;受灾群众更是不等不靠、奋起自救,尽力将损失减至最少。这种守望相助、团结奋战的精神,令人感动、让人振奋。

  当前,旱情仍在持续,至今仍没有有效降雨,“滴水贵如油”,我们呼吁全体市民增强节水意识,从我做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每一滴水。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