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四年一次的全运会即将开幕,部分比赛项目已经开始举行,对于一部分年轻运动员来说,如何缓解“赛前焦虑”是迫在眉睫的课题。对此,宁波大学运动心理专家、宁波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咨询督导李秀梅教授提醒,不仅参赛的运动员要学会在赛前做好心理自我调适,而且教练、队医等工作人员包括科研保障团队成员都要从各个方面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帮助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
李秀梅教授表示,从国内外的运动心理研究来看,越是高水平、竞争激烈的比赛(如奥运会等),心理素质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大,往往会占到80%左右,而技术、战术因素只占20%左右。如果是国家队队员参加省级以下的比赛,那么心理因素的影响就很小了;相反,“像全运会这样的大型比赛,初次参赛的年轻运动员及其教练需要特别重视心理调整。”
李秀梅教授认为,在不同的参赛项目中,运动员的个性、性格、神经类型差异很大,需要制定个性化、分阶段的心理调整方案。“例如,田径的长距离项目中,运动员的性格往往比较内向、沉稳,而短距离项目的运动员则是兴奋型的比较多;而拳击项目的运动员则需要挑选皮肤痛感迟钝一些的。”在全运会的赛前、赛中、赛后等不同阶段,教练和运动员的沟通方式也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特别是像孙杨这样的90后运动员,往往个性很强,这就要求教练做到包容和大度,要根据情况对运动员进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帮助他发挥出最佳的训练水平。”李秀梅说。
业内人士指出,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和中学生的考前心理十分相似,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有助于运动员调动潜能,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如果是运动员紧张过度,甚至出现焦虑、失眠等情况,那就需要找心理专家寻求帮助,通过合适的渠道疏解情绪,排遣压力。(记者林海)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