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剧中的沈光文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鸿儒,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刚到台湾,妻子生死未卜,他在沉默中内心备受煎熬,整天没有笑容;在意外得知妻子还活着时,他欣喜不已,恨不得马上见到妻子。尤其是最后一场戏:沈光文和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发生冲突,郑经误杀了沈光文的妻子。这场戏里,有沈光文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坚持,有对妻子的深情,巨大的感情冲突在刹那间爆发。
鄞州越剧团团长竺培勤对这部戏很有信心,她告诉记者,《沈光文》就像一杯茶,“需要慢慢品,越到后来越有味道。”
鄞州沈氏后裔前来捧场
鄞州区石碶街道星光村,是沈光文的出生地。这里依然生活着不少沈氏后裔。
昨晚的演出,观众席上有不少是星光村的村民。沈其瑶便是其中之一,他在看戏过程中不时地点头,他告诉记者:“舞台上的这个沈光文,比我所了解的更加丰满。”沈其瑶说他以前对沈光文并不是很了解,去年去了一趟台湾,沈光文的形象才慢慢地在他脑海中树立起来,“今天看完戏,我重新认识了沈光文。”沈谒毛是沈其瑶的父亲,老沈曾看过《沈光文》的彩排,“挺好看的”。但当时他也提了一个意见:“沈光文去台湾时已经40多岁了,演员的扮相稍显嫩了点。”昨晚看演出时,老沈满意了,“他们调整过了。陈尔演的沈光文,跟我印象中的那个沈光文差不多。”
新闻链接
沈光文,有“台湾孔子”之誉
沈光文,鄞县人,字文开,号斯庵,生于万历四十年(1612)。清兵入关后,他毅然投入抗清斗争,受封工部郎中等职。顺治九年(1652),他携家眷漂泊到台湾。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占据,推行荷文教育。沈光文隐姓埋名,躬耕之余,尝试以汉文教授子弟,传播中华文化。他不辞辛劳,经年累月勘探地理,考察了台湾的山川、矿藏和港口道路,采访民俗,大小事无不详细记载,为创作台湾第一部地理志《台湾舆图考》积累了大量资料。
沈光文寓台30年,写下大量诗文,著述有《台湾舆图考》、《草木杂记》、《台湾赋》、《流寓考》、《文开诗文集》等。1688年,沈光文逝于台南善化里,他作为台湾文化拓荒者的功绩永为台湾人民所纪念。许多书院尊奉沈光文为“台湾孔子”,现在台南县还留下了不少以“文开”、“文光”命名的路、桥、街亭及诗社等。□记者 梅薇/文 胡龙召/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