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用人力绞盘拉船过泥堰坝
□林江云
上个月一场台风雨,将宁波大半个城区着着实实浸泡了三五天。在突如其来的大水面前,全市人民上下齐心,奋起抗灾,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心之歌。
宁波为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既有山洪的冲击又有海潮的淹漫,遇到台风季节,尤其遇到天文大潮与台风暴雨三碰头,更是灾上加灾。因此在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水患斗争,积累了许多治理水患的丰富经验。早在唐大和七年(公元833),时任鄞县令的王元讳,就在位于鄞江镇它山旁的樟溪出口处,筑建了一座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山堰,兼具阻咸、蓄淡、引水、泄洪的作用。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迄今千余年,虽屡经洪水冲击,然功能依旧完好。
据《鄞县通志》载:它山堰建成后,王元玮考虑到山洪暴发时的泄洪不足,又在南塘河上修建了乌金碶、积渎碶、行春碶三座闸门,以启闭蓄泄,使堰和碶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系统。据说,王元玮选择碶门的方法是,从上游随流放下三只木鹅,在木鹅自动停下的地方,就定作造碶的位置。这三座碶闸中最有名的就数行春碶,又称南石碶,简称石碶,今南门外石碶镇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在宁波城内,旧时有“三江六塘河,两湖居城中;半街半河道,水路如蜘网。”在江河相通之处,又有几十座堰碶闸门,可以调节水位,排洪泄流。仅凭本人听传,从东到西纵向的有三条:一、由东渡门内小江桥经东后街,至碶石街口的廿条桥分流,南去咸塘街,往北拐弯至开明坊经苍水街、厂堂街后过北大河,再经横河街、秀水街、西河沿至北斗河。二、由车轿街经英烈街、大梁街、迎风街、平桥河汇入月湖,再经拗花河头出西门水关。三、由濠河头经莲桥街至日湖,并通南大河,分流至小沙泥街、开明河。
自南至北横向的城河有:一自日湖东的泥桥街向北至东渡路小江桥;二自狮子街经碶石街,过咸塘街、东大街接廿条桥;三自南大河经石柱桥、广济桥,过东西大街口,连接北大河;四自仓桥头沿镇明路后河至平桥河,又经水仓巷、渡母巷、府桥街、呼童街到贵仁庙根,连接秀水街;五自青石巷板桥头经菱池街,入西街河穿缸桥头,并从和利市桥下与孝闻河相连至永丰路闸门。当时的东西大街即现今的中山路,南北大街即解放路。
以上只是宁波城内河道的主要脉络,更多的还有相互连接和交叉的支流水道,如连接日月两湖的就有三条:一是仓桥头经仓基街的,二是湖桥头经游河巷通南大河的,三是平桥头经迎风巷、章耆巷、广济巷至石柱桥的。故而,宁波城内有不少街巷都是由旧河道填埋而得名的,如西河街、横河街、濠河街、游河巷,及府桥街、板桥街、菱池街等……还有些是半街半河的,如孝闻街、英烈街、小沙泥街、文昌街、尚书街等,在不少街巷中,尚可见单边砌自河坎上的高墙痕迹。据天一阁一位文史专家赞叹,若放在一百年之前,宁波大可与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相媲美呐!
老底子江河相隔的土堰也叫“塘”,既可阻拦江海的咸潮涌入内河,又可让舟船过坝航行,那沿江的放水泄洪碶闸门就更多了。南门外有澄浪堰,老城区的狮子街桥东有气喉闸,灵桥门北有食喉闸,东渡门下有水喉闸,三闸之水经濠河、小江桥沿城墙至战船街羊府庙旁的三喉总闸排泄姚江。孝闻街出口叫新闸,北斗河头有北郭堰,永丰门外有南七乡总流之尾的保丰碶。仅在江东就有江东碶、乌龙碶、乌丰碶、杨木碶等。不过经历了岁月洗礼,如今江北倪家堰、江东泥堰头,及著名的大石碶“四眼碶”都已有名无实了。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