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图片新闻 正文

拓碑: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10日 09:17   【 】 【打印
0

拓碑: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

姚光明先生在他的拓碑作品展上。

拓碑: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

背景图为姚先生制作的拓片。

□记者 李菁/文 龚国荣/摄

在你练书法时,是否想到案头上被当做范本临习的碑帖的出处?你是否想到这些碑帖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收藏潜力?

拓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棰拓产生于隋。在两宋阶段,传拓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延续至今。拓片不同于书法绘画,它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和收藏家之间常以拓片馈赠、交换。

如今,随着人们对拓片价值认识的提高,拓片收藏逐渐成为古籍善本收藏的中坚力量。

那么,拓片收藏的意义何在?那些翰墨飘香的纸片里传递了怎样的讯息?家住本市海曙的七旬老人姚光明先生,堪称拓碑和拓片收藏的行家里手。从2003年退休不久后,他便开始在全宁波寻找石碑,至今已拓碑和收藏拓片两三百张。2010年,他还在张苍水故居举办了他的拓碑作品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

拓碑是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今年已75岁高龄的姚先生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他每年有3个月时间都在外面拓碑,因为“拓碑是个体力活,有时一拓就半天”,慢慢地也把身体练出来了,一年到头都不大生病,偶尔有点小感冒,吃点药也就扛过去了。

说起拓碑这个独特的兴趣爱好,还得益于他年轻时学会的银元铜钱拓印技术。从厂里退休后,他逐渐爱上了各种收藏。一次去庄桥童家,偶然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生产队仓库墙面上嵌着一块石碑,仔细一看是块墓碑,上刻一龙门对联:“山峙水渟皆吉壤,天长地久此安眠。”笔法遒劲,字体隽美。落款“调鼎”。碑的另一面刻有墓表,由一名清代进士撰写。姚先生根据自己的收藏知识判断,这应该是块珍贵的古石碑,对联出自清代宁波书法名家梅调鼎之手。因为喜欢它的隽美字体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姚先生开始自学拓碑,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的技艺日臻成熟。

姚先生说,古代碑帖(石刻)大致可分为:刻石、碑碣、墓志、石阙、摩崖、造像、塔铭、画像、浮图、刻经、界至、医方、井阑、桥柱、题咏、题名以及诗文杂著等,几乎无体不包,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

碑帖(石刻)拓片之所以珍贵,首先在于它能清晰、完整、准确、生动、真实地再现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可以说,当今高科技技术也难以达到其“原汁原味”的效果。再就是在于它所记录、表现出来的内容,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被毁,传世拓片遂为珍品;唐柳公权书宋拓神策军碑,因原碑已佚,仅有一册拓片传世,成为孤本。

姚先生说,其实制作和收藏拓片本身就是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制作拓片既是一种手艺也是一门艺术。当你遇到一通名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亲手来拓,眼看着一张洁白的宣纸慢慢变成一幅绝世佳作的时候,精神上就会得到极大享受,仿佛有一种思接千载目通万里与古人对话的感觉。

宁波的碑碣蕴含丰富文化

2007年,正值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期间,海曙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的负责人找到姚光明,希望他能给海曙区的古石碑拓碑,他欣然应允,这样一拓就是三年。只要是海曙区的石碑需要拓碑,他肯定会准时出现,前后共计拓了100多块。到现在,海曙区文保员的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但他拓碑的兴趣从未消减,只要有人告诉他哪里有不错的碑刻,他会立马跑过去看个究竟,不管地方有多偏僻。

他说,宁波有着丰富的碑碣资源,承载着古城悠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据悉,清代学者孙星衍在《寰宇访碑录》中著录宁波各地碑碣有唐八种,宋二十四种,元二十种,共五十二种。记者从2009年出版的《甬城现存历代碑碣志》中得知,当时甬城碑碣分布较广,其中白云庄二十九种,天封塔十八种,郡庙十种,保国寺十种,鄞邑庙九种,中山公园七种,药皇殿六种等。2010年经有关部门多次论证后,最终决定将天封塔下的部分石碑(5年前从城隍庙附近迁来)搬入天一阁内的明州碑林内予以保护。

据悉,因为城隍庙以前是宁波城内最核心的人流集散地,这里曾经聚集了许多石碑。这些古碑多为“警示”碑、“记事”碑,相当于当时的官府公告,内容多是协调当时宁波城内各行业公会的关系,确立它们的经营、行事规范。

比如有一块道光年间的石碑,说的是道光年间,有棺材店老板和木匠抢生意,闹得沸沸扬扬。双方告到衙门,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棺材店老板只做棺材生意,不能接建房等活,木匠同样不能抢做棺材的生意,官府立石碑,以此形成行业自律。

还有一块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奉宪永禁溺女碑”,当时宁波经常出现将女婴扔入河中溺亡的事,官方发布告示禁止溺女。同治十二年,立了这块严禁溺女的石碑。

拓碑需要耐心,更需要体力

说起拓碑的技术,姚先生的话总是滔滔不绝:“早晨6点是最适合拓碑的时光,雾气会让宣纸湿润,容易上墨;胶水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

他采用的是扑墨拓法,先把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润湿,然后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墨,敷匀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形成拓片。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姚光明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拓碑方法。比如他的扑子里包着废弃的光盘,而不是传统的硬纸板,这样用起来更拿手;字小的碑刻用薄的宣纸,字大的则厚些;等待湿纸变干的时机很重要,一旦它摸上去有凉凉的手感,要马上掀起;另外,拓片不是一次成功,拓成后发现有字迹浓淡不一的要一一补上等。

姚先生说,拓碑这门手艺,既考验耐心,又考验体力。曾经有年轻的小伙子跟他学手艺,没多久都吃不消退出了。而他尽管年逾古稀却不轻言退缩,这不,前几天他在晚报上看到鄞州区横街镇发现民国书法家钱罕的手迹石碑,心里痒痒的,很想去瞧一瞧,“如果有机会能拓上一张的话,那该多美!”他笑着说。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