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北仑 正文

指着老地图 老人讲村史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15日 09:05   【 】 【打印
0

指着老地图 老人讲村史

图为志愿者们在听沃良龙爷爷讲述老故事。 (由志愿小组提供)

指着老地图 老人讲村史

图为民国时期的姚墅村手绘地图,①为屠康侯的田地,②为灵墅小学,③为五长路当年通过的位置。(陈一鸣 翻拍)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顾圆圆)最近,“北仑城市声像记忆工程”志愿小组的一位成员在镇海档案馆发现了1700余幅民国时期的手绘地图,这件事促成了志愿小组此次小港街道姚墅村“考古”之行。姚墅村是志愿小组口述历史活动的第一站,几位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对于这次活动,大家都热情满满。

百年老村庄,静静地等待着来访者。本次活动口述的老人叫沃良龙,出生于民国十五年,今年88岁,是姚墅村最年长的老人。沃良龙爷爷和他的老伴沈瑞芸奶奶早早地在家等候。两位老人的家是古朴的农家小院,年代久远的房子,老旧的家什,但是布置得温暖、舒适。家里来了客人,爷爷奶奶又是搬凳子,又是倒茶,一阵忙碌。沃良龙爷爷的耳朵不好,志愿者们围着他坐着,听他讲述老故事。

看着珍贵的家谱,道出沃姓的故事

沃良龙爷爷和沈瑞芸奶奶结婚70年,奶奶比爷爷小一岁,今年87岁。爷爷奶奶有六个孩子,其中五个女儿,还有一个儿子。谈起七十年的风风雨雨,老两口一阵感慨。年轻的时候,世道艰难,爷爷和村里很多人一样,外出去上海、嘉兴等地工作,每月为家里寄点钱。奶奶则在家务农,照顾孩子,非常辛苦。爷爷奶奶早年的艰辛生活应该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爷爷外出七年,1962年回家,后来也做过大队会计。沃爷爷说,上半辈子都是苦过来的,现在终于赶上好日子了。沃爷爷家的土地几年前被征用了,现在每月又有土保,孩子们又孝顺,爷爷奶奶在家安享晚年。可勤劳的爷爷奶奶总是闲不住,仍然在家门口开辟了小菜地,自己种了蔬菜,自给自足。

姚墅村沃家自然庄有很多像沃良龙一样的沃姓村民,说起沃姓的来历,沃良龙爷爷娓娓道来。沃良龙爷爷还拿出一本泛黄的家谱给大家看。家谱封面上写着:致远堂沃名房家家谱支系,里面记载了沃姓一世到三十六世的大概情况。沃爷爷说,姚墅沃家的沃姓是柴桥沃家的支系,十九世的沃妥君来崇邱丁家当了上门女婿,于是定居于此,繁衍后代。现在沃姓在姚墅共有20余户,都是同一个老祖宗的大家庭。沃良龙爷爷还翻到属于自己一辈的三十四世,向大家介绍自己家族脉络。

按照常理,沃家自然庄村民应该多数姓沃,即便有别的姓氏,也是零星散落的。可是翻开民国二十五年姚墅乡沃家村的手绘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村庄的正中位置聚集居住着十多户周姓村民,而沃姓的村民却围在四周居住,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面有故事吗?沃良龙爷爷向我们一一道来。

原来,在明朝晚期的时候。姚墅沃姓出了一位西台御史,相邻下周隘村也有一位周氏官员,两人相交甚好。但沃姓官员因亏空皇粮犯了法,危难之际,周姓官员前来相助。沃姓官员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以村中土地为谢,于是将沃家村中最好的长方形土地给了周姓子孙居住。于是沃家村就呈现了周姓居中间,沃姓居周边的局面。沃姓居民和周姓居民和谐相处了几百年。

一景一回忆,往昔故事多

江邵线是以前姚墅村村民外出的唯一通道,公路贯穿了沃家自然庄。村中除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少有人对另外一条道路有记忆,这条路叫“五长”路,连接鄞县五乡碶至镇海长跳嘴(现在戚家山街道青峙),长三十余公里。1936年,由当时的防守司令部主建。在民国的地图上,清晰地记录着这条道路。

沃良龙爷爷回忆,五长路当时通公交车,一天有4班次。两年后1939年因为东洋人(日军)侵略中国,为了防止日军从镇海口军舰登陆后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推进,中国守军不得不把五长路挖断毁坏。同时挖毁的有宁穿线和镇大线。后者战后相继恢复,但五长路只留在上年纪人的记忆中了。五长路属于国防公路,因此道路建设得很不错,特别是沿路的桥梁都非常的结实,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可以通行重型炮车。五长路穿姚墅村而过,溪坑上的桥梁现还在,只是前几年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一段溪坑加盖浇上了水泥和桥连在一起,把桥埋在下面。沃良龙爷爷说,因为姚墅村的溪坑桥是村内的要道,因此被保留了下来,其他的桥梁都在抗战时被拆除,很是可惜。

除了五长路,爷爷还回忆到了民国图上标注着的名为屠康侯的田地,老人记得当年屠康侯的大墓就做在那里。把他叫做“屠天官”,还把那个地方称作“屠家坟里”。屠康侯何许人也?《鄞县通志》有关于甬上望族屠家的记载:七世有屠滽,成化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六世有屠侨,正德进士,官至左都御使。六世有屠倬,嘉靖进士。九世有屠大山,嘉靖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十世有屠本畯,曾任辰州知府。八世有屠隆,万历进士,曾官礼部主事。十二世有屠献宸,明末抗清志士。十二世有屠粹忠,顺治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十七世有屠继善,道光举人。十九世有屠熊占,同治举人。十七世有屠继烈,曾任长山、平原、章丘、阳谷等县知县。十八世有屠宗基,继烈嗣子,曾任永泰县知县。十九世有屠用锡,字康侯,继烈之孙,民国初年浙江省议员。

图上标有“灵墅小学”的学校,老人回忆:学校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村民沃贤来、周二南、朱根堂合办了这所学校,学校共设四个年级,作为村中孩子的启蒙私塾,学校一直办了五十几年。陈一鸣是这次“口述历史”活动的志愿者,他的爷爷陈自周曾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学校存续的那些年里,每日都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嬉笑玩耍的声音。这所学校,承载了村民很多的记忆。沃良龙爷爷就在这里识文断字,如今的他还能写出一手好字,打一手好算盘。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灵墅小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并到了下邵小学,如今几十年过去,关于这所学校的温情回忆依然没有磨灭。

老人指着他家门口的小河说,这条河叫庄家河也称沃家河头,解放前,余姚,慈溪等外地香客想从姚墅岙上灵峰寺,都要从这条河上的航船埠头上岸。每到香期,航船绵延百米一直连到下邵,很是热闹,香客们从沃家河头下船,向东沿着溪边的小路走进姚墅岙,过岙门口,就到了日新寺(日新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拆毁改为五七干校,后改为下邵中学,现已废)往前走过姚墅庙,山路渐渐变高,到灵峰山脚下为小灵峰寺(也称半路凉亭),香客到哪里会烧香,然后休息一下。往上爬的岭叫欢喜岭,在欢喜岭中间有一小庙叫地母殿,翻过山脊往下走里许就到了供奉葛仙翁菩萨的灵峰寺了。

约在六十年代后期,姚墅岙内辟为军事用途,驻进了部队。这条通往灵峰寺的小道渐渐荒芜湮没了,也少有人知了!

听完爷爷奶奶的回忆,在村民的带领下,志愿者们穿过长长的沙房弄,参观了村中的致远堂,陈旧、古朴的老房已经经历无数岁月的洗礼,但是历久弥坚,依然在精神上凝聚着姚墅村村民。

稿源: 北仑新闻网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