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余姚 正文

一院连发三起恶性医患纠纷 一打人者今登报向被打医生道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19日 09:30   【 】 【打印
0

  “道歉,2013年11月7日,因言语问题出现误会,本人在此对误打市人民医院杨某某医生的行为,作出真诚道歉。”这是今天本报第三版所刊登的一则道歉声明。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事情发生于本月11月7日,在妇产科病房,医生做完手术后,要求病人的家属翁某在告知书上签名。而翁某态度恶劣,责骂医生“年纪太轻”。随后,他还对医生动手,致使医生口角裂开,缝了多针。

  “这已经是进入11月份以来,市人民医院发生的第三起殴打辱骂医生的事情。”市人民医院负责处理医疗纠纷的周主任说。

  11月,连发三起殴打辱骂医生事件

  除了11月7日的一起外,周主任向记者讲述了今年11月份发生的另外两起医闹事件。

  11月11日晚上9时左右,急诊外科。一病人肾结石绞痛,躺在病床上。当时他的前面有三四个人在看病。患者催促医生赶快给他看病,而医生告知“看完这几个马上给你看”。孰料,患者立马起身推搡医生,还抓住了他的前胸。医生的头颈出现了明显的血痕,但他仍继续给该患者看了病。

  11月12日晚11时,急诊内科。有一个病人上腹痛,发热。医生检查后,告诉患者先常规治疗缓解疼痛,再做进一步检查。听到医生的答复,喝醉酒的患者男家属便集结社会人士围攻医生。同时,他们还用“无能”、“庸医”等字眼辱骂医生。

   1800多名工作人员,日接诊4000多人次

  作为余姚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医院,2012年,市人民医院门急诊人次在170万左右,近来日接诊量更是达到了4000多人次。而目前市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大约为1800人。

  病人多,医生少,常常会出现病人排队几个小时却只看病几分钟的情况。于是,不少病人就会埋怨等待时间过长。

  “我们用有限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给患者治疗,也希望患者能给予我们宽容与理解。”周主任说。

  周主任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市人民医院今年已发生五起辱骂、殴打医生的事件,其中在公安局备案的有四起。

  “医生和病人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把病给看好。但是现在,医生的工作却没有得到一些人的理解,个别人还把社会不公的情绪发泄到医生头上。”

  若有意见,患者可通过正常渠道来反映

  为了给医务人员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防止类似殴打事件的发生,市人民医院决定从检讨自我开始做起。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帮患者看好病,患者自然不会有纠纷。当然,我们平时还要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纾解患者心中的积郁。”

  此外,在安保方面,市人民医院也加强了管理工作。对一些特别容易发生医患矛盾的地方进行定点定位保护,比如急诊室。

  “若发生了矛盾,我们建议患者向医院的医务部投诉科反映;若事情比较严重,患者可以向医疗纠纷理赔中心或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反映;若实在解决不了,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总之,最好通过正常途径来反映自己的意见。”周主任说。

  凤山派出所的朱警官告诉记者,针对医闹事件,他们采取“零容忍”,发现一件,处置一件。

  来自医生和医生家属的心声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也许刚开始医术不精,但我也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市人民医院一位姓李的医生说。

  “我的孩子问我,长大了以后要不要也当医生,我告诉他,不要学医。”这名姓陈的护士告诉记者,她的一名同事10月份进入急诊室后,差不多瘦了5公斤。

  一位受到辱骂的医生的家属在微博中说道: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光荣职业,但如果一个医生连自己最起码的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还有什么理由再去安心帮助别人。作为家属,我劝她辞职,因为她的家庭经不起任何一个孤立无援的几分钟;可作为一名医生,她却选择了坚守。试问一下,如果再继续纵容这种事情的发生,以后还有谁敢做医生?若干年后,我们的老百姓是否还有医生可治病。

  而那位受到辱骂的当事医生也在微博中表示:我仍坚持在上班,出于对同事的责任感,出于医生对病人的责任感。

  期待更畅通公正的沟通解决渠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竟到了这种剑拔弩张的地步,有人甚至敢拳脚相加以身试法,除了个别患者及其家属的不理智,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

  有些患者抱怨,自己明明已经是疼痛难忍了,却从来听不到医生关切的询问,他们常常是一副冷漠的不耐烦的表情,然后机械地看着病。“生病了本来就不好受,看到医生的表情,情绪就容易放大。”

  对于一些医疗纠纷,患者也想通过正常途径来解决,可总是屡屡受挫。

  想给医院或者医生提点意见,不少患者却不知道该跟谁反映。“我曾经给医院信箱写过信,可事实上没有人回过我。”

  至于那些第三方理赔或者法律途径,不少患者都觉得,既花时间、花精力,又花钱、花人脉。本报记者 金小燕 通讯员 陈 莹

稿源: 余姚新闻网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