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收藏让公众分享
多年从商,多年收藏,胡大林积累了3000余件藏品,包括中国历代石刻佛像、名家印章、四大国石、中外油画、中国字画、红妆家具等,以其别具特色、自成系列和珍贵而闻名。其中,石雕艺术藏品1000余件。
从最初的满足爱好、自我欣赏,到希望与更多人分享收藏品的艺术魅力,胡大林开始思考自己这批藏品的最终去处。有了好的藏品,是养在深闺独自欣赏,还是公开展示陶冶大众?一直有着发展文化产业想法的胡大林选择了后者。“任何一种形式的建造,都要历经千辛万苦,而任何一种形式的毁灭,却只在瞬间。”也许正是因为深悟其中的道理,胡大林希望这些藏品有一个好的归属地。
胡大林曾打算在省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的杭州建一个文化项目。2008年,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乡”的鄞州区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而在其中间牵线搭桥的则是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大学教授毛昭晰,他同时也是胡大林父亲的同事。毛昭晰教授力荐胡大林到鄞州建一个博物馆。
曾当过10年省文物局局长的毛昭晰,对鄞江它山堰可谓情有独钟。当年它山堰修缮期间他一遍遍踏足这里,后来也正是经他与多位专家的努力,被誉为“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它山堰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之前,胡大林在毛昭晰教授陪同下第一次来到鄞江考察,当即被鄞江的文化底蕴和山水资源所深深吸引。堪称奇迹的它山堰、落寞的采石场、邵家古村落里石木结构的老房子,这一切,共同汇聚起“石文化”无声的交响曲。
鄞州区文化部门全力配合,第一时间与企业取得联系,并在博物馆选址、设计、配套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最终使得艺术博物馆花落鄞江它山谷。2008年5月,它山艺术博物馆奠基,接住了“石文化”千百年以后的接力棒。
博物馆,应该是最有文化韵味的建筑。如何在荒凉的山坡上建设博物馆?设计是龙头。天海集团邀请了日本著名设计师助川刚担任它山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助川刚强调利用、融入周边的自然元素,他在中国的代表作品有深圳市文化中心等。在与它山数度亲密接触后,他渐渐看到了这里的独有风景,并试图用自己的建筑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很久以来它山就和石雕、石刻很有渊源,现在还保留着开山采石的石宕遗址。原来一个充满活力、非常热闹的地方,现在却是很宁静,多少有一种寂寞感。所以,博物馆作为它山文化的一种延续,用一种简单的风格向人们传达的信息就是,当人们看到这一建筑,有一种宛如时间静止的感觉。”
因此,助川刚的设计理念是,希望能“承载历史之魂”。设计图完成后,其建筑空间被人们形象地概括为“顺藤摸瓜”:拥有一条参观的主轴线,那是“藤”;沿台阶而上两边是互有联系的展厅,如同成熟的“瓜果”。
应邀担任它山艺术博物馆陈列布展的是浙大人文学院教授、省博物馆学会展示艺术委员会主任严建强,他有一个观点,“博物馆不该是一个说教式的场所,而是一个真正放松精神之地。这里的展陈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