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江北推行“两权一房” 4年激活农村3.3亿沉睡资产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2月05日 07:04   【 】 【打印
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三中全会后,余姚市近日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土改”,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泗门镇谢家路村22名村民率先领到了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土地和房屋财产可以像城市商品房一样进行抵押贷款,还可以在村范围内转让。

事实上,我市江北区等地此前也在慎重稳妥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质)押、担保工作,积极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这些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农民究竟得到了多少实惠?怎样进一步完善发展?即日起,本报推出“唤醒农村沉睡资产”系列报道。

中国宁波网讯 “全靠用‘房票’作抵押的那笔贷款,让我生意越做越红火!”每次提起“房票”质押贷款政策,甬江湾头农民胡飞国的心头总是热乎乎的。

胡飞国在市区一家批发市场经营服装批发生意,因为资金问题,生意一直做不大。前段时间,一笔大订单落到了胡飞国头上,但是资金短缺让他没有底气接。一筹莫展之际,胡飞国想起自己在湾头片有一套尚未交付的拆迁安置房,而宁波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恰好有个“房票通”贷款业务。在证件齐全之下,信用社很快就为胡飞国办妥贷款手续,让胡飞国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在江北区,像胡飞国这样享受到“房票通”贷款政策的拆迁安置农民有241户,获得贷款累计1.01亿元。如果加上该区2009年起推出的“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4年多来,这项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金融服务探索,已激活江北农村3.3亿元沉睡资产,帮助2582户农户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

2009年4月,江北区打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坚冰,在全国率先试行“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首次允许农民将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住房作为抵押物,申请抵(质)押贷款。

2011年底推出的“房票通”贷款业务,则是“两权一房”的进一步深化。当时,江北区正面临新一轮城市化进程,近万户农民的房产证变成了拆迁安置协议,许多本已盘活的资产又重归沉睡状态。

“从农户原住房被拆迁到新的安置房交付,一般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江北区农水局负责人介绍说,为让农民“不差钱”、有富余资金可用于农业生产或通过搞三产创业致富,“房票通”贷款政策在2011年11月应运而生。

“房票通”贷款业务的推出,将有形的“农村住房”担保,深化为包括无形的安置房“期权”即“房票”担保,让处于拆迁过渡时期里的农户,能提前将资产变现,用作生产、经营。江北区农水局负责人说,“房票通”贷款业务是农民的一大“福音”,它不仅减轻了农民贷款难,同时也是对农民财产的确认,让农民在创业之后依旧可以置换房屋。

如今,在政银联合的保驾护航下,“房票通”贷款业务凭借办理手续高效快捷,贷款随借的优势,迅速成为江北农民申请创业贷款的主要渠道。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称,推出至今,这项业务尚未发生一笔不良贷款。

江北区委副书记郑进达表示,近年来,江北区委、区政府把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作为支持农民创业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拓宽农户融资渠道。事实证明,江北区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两权一房”和“房票”等抵押贷款项目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江北区准备将这项探索性、创新性的举措进一步充实完善,让更多的江北农民尽快实现创业梦想。(记者余方觉 黄剑跃 江北记者站吴红波 顾筠)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