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学(左)在接待来咨询的外来务工人员。(黄丽娟 摄)
“安徽胖子”,对宁海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记者在宁海梅林派出所旁边的一个调解室里见到了他:粗犷的身材,黑黑的皮肤,让人一时难以将这位外地人眼中的“老大哥”与其有点书生气的名字“李文学”联系起来。
从起初贩卖家乡特产砀山梨以养家糊口,到担任岙胡村和谐促进会副会长,再到如今自主创业,成为2010年度浙江省“百佳”农民工,李文学用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完成了这一步步的蜕变,为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搭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异乡贩卖家乡特产
1995年,24岁的李文学离开安徽老家砀山县黄楼乡普安寺村,来到宁海寻觅创造美好生活的机会。初来乍到的李文学带着一股“勤劳致富”的干劲,将家乡的特产砀山梨批发到宁海来卖。
然而,在异乡的生存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早李文学一年就来到宁海打工的妻子,常常会跟他哭诉各种“不公平待遇”。年轻气盛的李文学为此会冲到工厂找老板“理论”。
“人生地不熟,会受到本地人的排挤和挑剔。”李文学想起当年的艰辛时还颇有感触,“于是想着总有一天,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
作为老家最早一批外出务工者,李文学在宁海的脚跟越站越稳,后来在梅林岙胡村的一家工厂担任人事部经理。
做好本地人外地人的“润滑剂”
慢慢地,李文学跨越了本地人与外地人的那道界限,他也主动做起了调解外来务工者和本地人纠纷的“老娘舅”。不偏不倚的调解让李文学在外来务工者和本地人心中树立起了越来越大的威望,“有事找胖子”慢慢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当岙胡村的本地人不信任外地人,不愿租房给他们时,李文学则从中调停做担保。“要消除本地人的偏见,你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要偷抢,要互相尊重。”李文学常常苦口婆心地对外来务工人员说。
2007年起,李文学还担任了梅林街道岙胡村“和谐促进会”的副会长。
去年,一个四川小伙在下班后和同事一起去水库游泳意外死亡。闻讯赶到的死者家属情绪激动,认为自己的亲人在宁海出事,工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带着众多老乡聚集在工厂大门口“讨公道”。
李文学获悉此情况后,主动前去调解,“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采取过激的方式不利于解决,应采取合法的方式来处理。”最后,李文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语,平息了死者家属的情绪。善后事宜在他的积极协助和斡旋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第二故乡”做好“老娘舅”
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李文学已将岙胡村当成“第二故乡”。2009年,李文学在村里办起了工厂。如今岙胡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已有500多名,为让大家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李文学花了不少心思。
曾经有段时间,本地人种的菜经常被偷,从而引起不少矛盾。李文学转念一想,跟村主任商量,希望村里能将闲置的空地给外来务工人员种菜,“下班后种种菜,生活也变丰富了,有些人还将自己种好的菜送给房东,相互之间感情也变好了。”
每当快过年时,李文学不分本地人外地人,将村里的人组织起来分成多个小分队,进行巡逻,“大家一起把家看好”。
采访时,梅林派出所一位警官告诉记者:“李文学担任岙胡村‘和谐促进会’副会长以来,岙胡村没有出现一次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冲突现象,没有出现一次外地人的偷盗现象,没有出现一次违法案件!”
如今,他干脆将工厂交给妻子和儿子打理,自己则将时间主要花在外地人和当地人如何和谐相处的工作上。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