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华正在创作。谢楠 摄
昏暗的灯光下,41岁的葛志华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埋头书写最新的中篇小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在宁波打工10年的河南人,白天是电焊工,晚上则成了写作者。自2008年起至今,5年时间内,葛志华将自己10年的打工经历写成两部共40多万字的励志长篇小说稿。
家庭变故让他大学辍学
葛志华出生在河南商丘的农村,1994年家里顶着经济压力让他圆了大学梦。然而,一年后的一场车祸,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高昂的手术费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我只能辍学。伤愈后开始艰辛打拼。”葛志华说,之后,家中二老双双意外离世,兄长也突然致残,但这些并没有把他击垮。
2003年,肩负着家庭重担的葛志华带着妻子来到宁波打工。为了能省钱,夫妻俩在集士港镇祝家桥村找了个月租100多元的小平房。
“生活很忙碌、很艰辛,但心中的文学梦支撑着我。”葛志华说,爱看书的他在打听到宁波市图书馆的地址后,特地去办了张借书证,一有空就去书的海洋里徜徉。偶尔,他还会去“天一讲堂”听各种讲座。
一场讲座激起创作欲望
2006年的一场讲座激起了他的写作欲望。“先从身边的事情写起,写自己有感触的、亲力亲为的故事,要记住,别人能,我也能。”讲台上宁波著名女作家夏真的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他。
之后,他开始尝试着写散文、评论,并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当然,更多没发表的作品则被他珍藏在床下的拉杆箱里。
葛志华告诉记者,拉杆箱里,曾放着非常厚重的三大摞手稿,包括《希望就在前方》和《未来还有多远》两部小说稿。两部小说稿的题材都是反映外来工的打工历程,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蓝本,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外来务工者生活、爱情、事业的“大观园”。
据了解,这两部小说是葛志华在拥挤的出租房里每天晚上抽出三四个小时一点点创作出来的。“床沿就是凳子,桌子空出一点就能写了。”葛志华说,家里没电脑,他就先用手写,修改完毕后,再到网吧逐字输入变成电子稿。
葛志华说,两部长篇小说已经创作完,也给周围工友翻看过,“他们看得都哭了,说写到他们心里去了。这让我更有创作动力了。”
记者 张颖 通讯员 谢楠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