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陈凯歌在宁波拍电影《搜索》,整个剧组在鄞州住了三个月,片场却多在海曙。有一次去探班,高圆圆说起前一天的晚饭印象深刻,“在一个老街巷里面吃的,一下车就是石板路,再往前走有小桥流水。我们坐在餐厅的二楼,靠窗看到楼下有好多人排队买吃的,好多宁波小吃”。北京姑娘对与水相依的城市产生了美好的想象,“一个城市如果有水,就会显得格外有灵气”。她口中的这条老街,便是海曙区的南塘老街。
临河而筑、枕水而居的水乡生活已然是过去的宁波。改建后的南塘老街商业街区,进驻了30多家传统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甜丝丝的豆酥糖、软香糯的年糕团、喷喷酥的油赞子……这些老宁波熟悉的名点、名小吃,如今齐聚在修旧如旧的南塘老街,演绎出属于宁波人记忆中的那一丝熟稔味道。而曾经,以南郊路为中心的南门三市,是一千多年前宁波古城里最繁荣的贸易中心。
三桥、一殿、一河、一塘、一街、一大家族,这就是存在了千年之久的南塘河历史街区,这个由古至今,商贩和人群一直川流不息的地方。
甬水桥下驾桥还是夏家桥?
离农历新年尚早,南塘老街门口的大红灯笼已经挂起来。从正门口进去,一眼就看到了甬水桥,一座在南塘河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九百多年的单孔石板桥。
关于这座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连叫法都各不相同。宝庆《四明志》说这座桥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可能当时有姓夏的人家在河岸边居住,所以干脆就叫“夏家桥”。也有人叫它“下驾桥”,与宁波话“夏家桥”谐音,听上去贵气,好像是有皇帝曾经来过,在这里下轿登阶,但无史料记载。唯一靠谱的说法来自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编的《宁波府》,把这座桥叫作“甬水桥”。
南塘河上自然不止一座桥。甬水桥是整个南郊路关于街水历史的地理中央坐标,向阳桥位于南塘河北端,另外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启文桥在河的南端,与甬水桥一样高龄。如今被一片小区包围,但保存得很好。
关圣殿重情重义代代传承
在甬水桥边,有一座已经破败的关圣殿,清晚期建筑。大门临街而设,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国时期香火旺盛,这儿交通便利,民居很多,曾经是南郊路一带民间集会、议事的场所,若逢庙会,那更是热闹非凡,院内搭戏台,好戏连日。后因历史原因,日渐衰落,现在只剩下一座大殿孤零零地留在那里。
整条老街的古建筑被纷纷拆除,为何留下这座关圣殿?
该殿系为供奉汉末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而兴建的。民间有一种说法,宁波人信奉关公,和重商有关。生意之人,财神自然是第一位。关公和陶朱公、比干一样都是财神,只是关公更重视兄弟情义,大概这就是宁波商人最看重的义气。所以在旧时的宁波城里,最多的就是关圣殿。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