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慈溪 正文

一位退休老法官的生命献礼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1月07日 10:06   【 】 【打印
0

新年伊始,附海镇卫生院内科医生胡迅雷一家沉静在悲痛和复杂的心情中。父亲离开已有数日,但家中到处都回荡着他爽朗的笑声。家人们一遍遍地翻看着以前的影集,无数次泪眼婆娑。

老人想捐献遗体 家人却几度反对

1月4日,记者前往胡迅雷家中采访,敲门进去,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客厅墙壁上的照片。“这就是我爸爸。”照片中,一位身形清瘦的老人被笑靥甜美的小孙女抱住肩膀。

家人想念胡老,把他的遗体捐献证书和照片用相框裱起来,摆放在客厅里。-摄影 记者 冯茜

胡仲华,1948年出生,浒山人,退休前是市人民法院一名四级高级法官。

儿子胡迅雷回忆,2008年父亲退休,次年被查出胰腺癌,已经到了中晚期。“我们一家有3个医生,知道胰腺癌是治不好的,一般只能撑半年到一年。”家人四处寻医,放疗、化疗也都做了,但还是控制不了病情。

胡迅雷声音低沉、眼眶泛红,“爸爸平日工作忙,退休后才有空想到出去走一走,本来该好好享清福了,没料到却患了病。不过他心态很好,还加入了爱康协会参加各种活动,连医生都说能坚持四五年已经是奇迹了。”

关于胡老捐献遗体一事,还得从2012年说起。当时他从报纸上看到遗体捐献的新闻报道,动了念头,跟家人提及,但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连亲戚朋友也来劝。亲戚说,到时候连骨灰也没有,以后清明怎么祭拜?”

但谁都没想到,胡迅雷的母亲竟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成的。在儿女眼中,母亲并不同于普通妇女。她是位妇产科医生,退休前在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为人开通明理。

父母的齐心坚持,让同为医生的胡迅雷夫妻也只好同意。同年6月,一家人来到市红十字会,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了名。

临终前实现最后的心愿 老人走得很安详

抗癌过程是痛苦的,往往伴随着身体的剧烈疼痛。家人眼中的胡老一直很坚强,扛住了所有的疼痛。这几年里,好几次他都到了“鬼门关”,吐血、便血,腹部剧烈疼痛,但每次都化险为夷。

然而这一次,胡老没能挺过去。去年12月初,胡仲华病情恶化。他感到时日不长,写下一份遗嘱,第一条就是捐献遗体。他一再嘱咐儿子,一定要帮他完成最后这个心愿。

今年1月1日中午时分,在家休养的胡老突然大口吐血,儿媳见状赶紧端来脸盆,不想一接就是几个脸盆。胡老立即被送进急诊。血压骤降,病情持续恶化,并发休克,意识不清、瞳孔扩散,最后连医生都摇头了。

“医生说出血4800毫升,人都快被抽干了。”回想生离死别的一幕,儿媳储丽萍的眼泪再也止不住。

胡迅雷说,父亲离去时很安详,当晚他联系了市红十字会,第二天,他们把老人遗体送到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校遗体接受站。在遗体接受站,随行的一家人在远处守着胡老的遗体,谁都不愿离开,只想再多看一眼。工作人员告诉家人,老人的名字将刻在宁波大同公墓福泽园内的纪念碑上,留给世人纪念瞻仰。

“我们都是医生,但是当自己的亲人躺在面前,你什么办法都没有的时候,真的很难过,子欲养而亲不在……”储丽萍哽咽地说。

家人眼中他勤俭朴素 同事眼中他是好法官

在家人眼里,胡老工作兢兢业业,平日里勤俭朴素,非常节约。储丽萍说,父亲很少给自己买新衣服,有时候过年过节买几件送他,还会被念叨几句。“爸爸总是说,衣服又不缺,旧的都还能穿,别浪费钱。”她回忆,有一次父亲系的皮带坏了,他舍不得丢掉,非得把皮带头保存起来,说是重新配一条,还能用。

说到胡仲华生前,亲家二老如此评价:“我们相识十几年了,他的为人我们很清楚,走后还把遗体捐献给国家,没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

胡迅雷拿出一个铁盒,里面珍藏着父亲生前的照片。“这张是我跟他一起,在北京拍的;这张他还年轻,正在部队当兵;还有这张,是他参加法律考试的准考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怀念着故人。

昨天,记者也联系上胡老原工作单位的同事。在同事们眼里,这位老干部工作勤勤恳恳,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还获得过“人民满意好法官”称号。他曾为了突破案件的执行僵局四处奔波协调,上门做工作,用真情感化,终于将案件完结。

与胡老共事多年的兰女士提及这位老同事时很有感触,她说,她在法院做了10多年的信访工作,从来没有接到一起对胡老的投诉件。“为人热情,办案公正,敢说敢做。”兰女士如此评价。记者也了解到,兰女士及其先生早在七八年前也都申请登记了遗体捐献。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目前我市共有70余位登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至今已成功捐献6例。工作人员动情地说,胡老在生命的终点响应中央的号召,用自己的无私与奉献给我们心里注入一股暖流、带来一束阳光,也为2014年献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记者 冯茜 通讯员 胡峻箐

稿源: 慈溪日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