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绘
春节假期来临,不少准备出境游的市民早早列好了购物清单。然而,在不同的风俗文化、法律法规面前,出境旅游买来的“好东西”,是否能称心如意,是否能顺利入境?
十六两才是一斤?
俗话说“半斤八两”,这事让去香港购物的郑女士遇上了。郑女士在香港旅游时找到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参茸行,她看中了一种参,店里伙计告诉她价格是180元一两。郑女士想价格虽然不便宜,但东西好就值了,于是要了一斤。待伙计利落地切好并包装好,郑女士掏钱付账时却发现一斤参的价格竟要2800多元。
“180元一两,一斤1800元,怎么会是2800多元?”面对郑女士的疑问,伙计解释说他们所用的是香港传统的司马两,16两才等于1斤。看着早已切成片的参,郑女士只能无奈地付了钱。
消费提醒: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计量单位不一样,消费者旅游购物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当地常用的度量衡,比如司马斤、司马两、磅等,并在正式购买之前再一次予以确认。
韩国买的三星相机中国造
消费者宫女士去年年底和老公去韩国度蜜月,他们早就听说韩国的三星、LG等品牌的原装数码产品质量比较好,而且价格较为实惠,行程第五天小两口在韩国首尔明洞的购物中心购买了一部价值近9000元人民币的三星相机,同款进口产品在国内需要1.2万元人民币,小两口以为赚到了实惠。可回国后小两口查询了该相机的条形码,竟然发现该相机是在我国生产的。
“买的时候,特意问过专柜的营业员是不是韩国原产的,她很肯定地告诉了我们。”小两口觉得受骗了,找到工商部门寻求维权,他们拿出当时的购买票据,上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当时商家承诺过是韩国原产的,导致维权受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