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境游高峰将至,“血拼”环节为游客们所期待。然而,游客在出境游购物环节遭遇“温柔一刀”的情况屡有发生。昨天,我市工商部门发出消费提示,提醒市民在出境游购物中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利用地域文化差异,给游客设套,是部分商家的惯用伎俩。前年春节,市民郑女士与家人去香港旅游时,进了当地一家参茸行。当时看中了一款高丽参,店员告知价格是“180元一两”。郑女士觉得价格还行,便示意店员“需要一斤”。然而,郑女士掏钱付账的时候,账单上显示需要支付2800余元。“一两180元,一斤应该是1800元!怎么会是2800多元?”郑女士质问。结果店员解释:“我们是香港传统的司马两,一斤等于16两。”郑女士只得无奈付款。
商家宣传、推销时“打擦边球”甚至故意欺骗的做法也较多。去年底,鄞州区的宫小姐去韩国旅游时,在首尔明洞一家购物中心购买了一部三星相机,算起来比国内便宜300元。不料回国后查询了相机条码,竟然发现并非韩国产,而是纯正的“中国制造”。
春节期间是市民出境游高峰期,同样也是境外购物投诉的高发期。“游客在境外旅游购物时,需要提前做功课,详细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法律政策。”市工商部门人士提醒,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计量单位都不一致,对当地常用的度量衡,比如司马两、磅等要了解。同时,要选择正规的商店,购物时要仔细查看产品包装,认真核对产品标识及商品代码。
□记者 谢舒奕 通讯员 宣文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