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叫断春雨滋,墙东新笋齐人眉。又白又嫩,又鲜又香,甜而不涩,这就是有着“江南第一笋”之称的雷笋。过去雷笋只在早春时节才迎着雷声萌出,一夜之间破土而出,崭露尖尖角。如今,聪明的笋农采用砻糠覆盖的方法,让雷笋早早亮相,添彩春节餐桌,不但身价倍涨,而且早出的雷笋还更白嫩、口感更松脆。
因雷得名 营养丰富
说起宁波的雷笋,要数奉化溪口镇的最为有名,这里的毛竹、雷竹资源丰富,青山绿水间,正是雷笋最适宜生长的地方。
卖笋的人常说,雷笋每到打雷的时候就出笋,故名雷笋。还有种说法是,雷竹(又名雷公竹)因在早春打雷时节出笋而得名,雷竹的笋自然叫雷笋。雷笋的营养丰富,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铁、钙、磷、镁等和维生素C、E、B1、B2、B12、A等含量也较高。据医籍记载,雷笋味甘、微寒、无毒,有消渴、利尿、清肺、化痰的功效,且脂肪、糖类含量低,常吃能增进食欲,有助减肥,所含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增进消化腺分泌,利于消化排泄,减少有害物质滞留肠道。
雷笋食用方法很多,炒、焖、炖、煮皆可,还可加工成笋干及其他笋制品,便于长期保存,供常年食用,比如手剥笋、雪菜汁烤笋、油焖笋、羊尾笋等。
砻糠“盖”出冬日美味
而现在,人们改进了雷笋的生产方式———把砻糠和鸭粪盖在雷竹的根上,能模拟春天的温度,于是,每年春天三四月份才长出来的雷笋,在冬天就能上市。
奉化市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虞如坤有20多年种雷笋的经验,前几天的一个下午,他带记者来到他家的雷笋地里,只见毛竹根部堆了足有三四十里面厚的砻糠,踩在上面软软的,山里寒风刺骨,但用手伸到砻糠的底层,能明显感受到里面是温温的,最底层的温度最高能有十几度,是最适合笋生长的温度。
“一亩雷笋地要用2万公斤的砻糠,砻糠的和鸭粪的配比有讲究,同时还要时刻关注里面的温度,温度太低或太高,雷笋都不容易生长。”虞如坤说,溪口的笋农在每年11月上旬开始铺砻糠,一般20天以后雷笋就能陆续长出来。
雷笋尖和砻糠都是黄黄的,要在厚厚的砻糠表面寻找雷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对于种了20多年雷笋的虞如坤来说却是驾轻就熟。溪口的笋农挖笋用一个长长的铁钎,找到笋尖以后,顺着笋边往下扒开几公分砻糠,熟练的挖笋人会根据笋的大小判断笋的长短,挖到差不多的时候,用铁钎对准雷笋根部一挖、一挑,一根白嫩嫩的雷笋就出来了,一根足有半斤多重,摸到手里笋皮上还是温温的。
“砻糠盖出的笋表皮更白更嫩,吃起来也是口感更嫩更松脆,而自然生长的雷笋表皮颜色更深,口感相对更硬一些。”溪口镇农发局王泽卿说,多年实践证明,实施“砻糠覆盖增温技术”生产的雷笋,与不覆盖的大地笋相比较,无论在雷笋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在笋的外观、品质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