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昨日,“历史文化名镇”鄞江镇、“历史文化名村”章水镇李家坑村、“历史文化街区”凤岙市老街等文保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记者在表彰会上获悉,去年,鄞州区积极探索文物利用新途径,赋予文物新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其成为一道独特而富有内涵的新风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物继承的意义是什么?它与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哪里?去年,鄞州区积极推进各类文保单位(点)的合理利用,根据各文保单位不同的文化内涵,一一挖掘,打造成文化亲民平台,扩大影响,让历史文物具有现实意义。如区文保单位之一的沈氏宗祠,是被誉为“台湾文化初祖”的明末清初鄞州学者沈光文的祖祠。沈光文漂流至台湾岛,蛰居孤岛36年,度过了“故国山河远,他乡幽恨重”的后半生。于是,鄞州区就从沈光文最感人的浓烈思乡之情着手,将沈氏宗祠拓展成沈光文纪念馆,并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去年10月,中央台办和省委台办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沈光文纪念馆举行。同时,沈光文纪念馆也与台湾台南市善化区庆安宫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展沈光文学术思想研究”的意向书,为市委、市政府搭起了一座与台湾文化交流的桥梁;配合区越剧团成功排演了新曲目《沈光文》,以扩大影响,留住这一脉台湾乡愁文化之根。
如今,位于鄞江镇的区文保单位“养正堂”,已成为宁波走书的“非遗”传承基地;章水镇的四〇一军事坑道则成为红色革命纪念地;周薇宅、周氏阊门、周氏宗祠、走马塘陈氏祠堂、姜山陆氏宗祠、集士港翁氏宗祠等区文保单位(点),纷纷成为了各地的文化礼堂,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公共平台。
据鄞州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介绍,今年,他们还将对严康懋建筑群、蔡氏宗祠、黄古林庙、忻江明故居等一批区文保单位(点)进行合理利用,并将对外开放,成为鄞州人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场所。记者南华 通讯员朱素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