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朱惠民
宁波市宁波菜研究会高级顾问,从事宁波饮食文化研究与传播。著有饮食文化专著《宁波菜与宁波饮食文化》和《舌尖上的宁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腐皮包黄鱼
②雪菜虾仁
③宁式鳝丝
④苔菜拖黄鱼
⑤黄鱼烩鱼肚
⑥暖锅
蛇年逶迤而去,马年嘶鸣即至,现在,不少宁波人为过年节准备吃食而忙碌着。“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清朝学者顾禄《清嘉录》),即是最为逼真的描述。其实,由祭灶夜(过小年)起始,到过大年(吃年夜饭),乃至整个正月,从初一至十五闹元宵,天天都有好吃的吃食,从舌尖美味到心头温暖。用作家苏青的话说,过年吃得“乐胃”,“略加讲究”而已。这也是宁波人饮食观的关键词。春节是畅言心愿的节日,宁波人的“吃”里面充盈着美好的祝愿和对来年福祉的企盼。特别是阿拉老底子过年节的吃食所寄托的“念想”,更是如此。
办年货
旧时宁波人置办年货,即买吃的东西,要找最地道的办。南北干货,专门去灵桥门的“大同”、“大有”、鼓楼沿的“昇阳泰”三家南货店买,诸如进补品(红枣、桂圆、胡桃)、腊货(香肠、腊肉)、山珍(香菇、木耳、金针菜)、咸货(鱼鲞)及酒类等。另置鸡、鹅、鸭、猪肉、牛肉、鱼、菜、豆制品、水果。酒要绍兴黄酒,女儿红、状元红;鸡要献鸡(即阉过的公鸡),至少要三只,另外要一只大公鸡,祭灶神用的;猪肉要中段,连背带肚在猪身中部的一段,但只取半边,称“一方”,殷富人家还要置火腿一只;鱼要鲢鱼,且是活的,每条至少三斤以上,要两三条,买来后养在大水缸里备用。
“鲞冻肉”是过年必备的吃食。其做法是“烤”,讲究火候运用,醇厚入味最要紧;鲞要用野生黄鱼晒的白鲞,肉则选五花肉;五花肉先入锅着糖色,加高汤与酱油同煮,待肉酥烂时放入鲞块,加酒同烤。这道菜鱼肉“混搭”,鱼的味道进入到肉里,而肉的油水又渗入鱼鲞中,彼此互交,所形成的复合味吃口别具一格。吃这道菜,主味是冻了吃而不是吃现煮的,故可从大年初一吃到元宵。
鳗鲞也是过年必备的,要“新风”的。奉化人独爱乌狼鲞,“乌狼鲞烤肉”是年夜饭里的佳肴。还有乌贼鲞,又名明府鲞,可见都是地道宁波式的。
宁波旧时过年还要做年糕,磨粉做汤圆。就像南京人做发糕,广东人做松糕一样,做宁波年糕很讲究,要自家“舂”,分一般(条状)和花色两种,花色年糕除大方糕(面上压花,压出“年年如意”等字样),还有如意糕、元宝及“糕五牲”———用年糕做成的鸡、鹅、鱼、猪、羊。年糕师傅手艺高超,拿一把剪刀,东捏西剪,一会儿就能做好一个,用洋红点红或盖上红印图案,形态逼真,有趣得很。
过年年货里面,还有重要的一样就是做香肠、酱肉,香肠、酱肉一挂,过年的日子就开始倒计时了,老宁波喜欢这种家家户户挂满年货的热闹样。灌香肠和自腌酱肉,是一种祥和家境、太平意绪。
老宁波置办年货的习俗是宁波的年文化之一。“年”作为大自然季节更迭周期之始,也是人们生活的新起点,自然要把对未来的希冀、憧憬和热望通过“年文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吃暖锅
旧时过年节讲究趋吉避凶,讨好口彩,故时兴吃暖锅,因为暖锅里什么“吉利”皆有,如“一年和谐”(整蹄髈)、“平步青云”(火腿脚爪)、年年有余(熏鱼)、节节高升(冬笋)、福寿绵长(粉丝)、金银元宝(鸡蛋饺)等。诚如周作人在《暖锅》一文里所说的:“过年差不多一定使用的,大概主要是鱼圆、肉饼子、海参、粉条、白菜垫底,外加鸡蛋糕和笋片等。”这是一种紫铜铸的暖锅,木炭烧得火旺旺的,象征新年生活红红火火。旧时宁波有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谜语:“荤菜夹素菜,宁波隔定海,当中招宝山,团团都是海。”其谜底就是“暖锅”。暖锅一是吃热,二是诸料混搭,由此而生发的复合味,鲜美弥永。
现在甬城也时兴火锅,不过时兴一窝蜂,都是川味火锅、小绵羊火锅等,独独吃不到紫铜暖锅。殊不知美食要的是味多而得其醇,千百味中最好有乡味可觅,乡情依依、乡味醰醰,这是过年节的主旋律。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