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宁愿换物业也不换清洁工”

一对清洁工夫妻和小区370户居民的故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1月26日 08:04   【 】 【打印
0

一对清洁工夫妻和小区370户居民的故事———

杨松在工作。 宁波民生e点通 陈结生 摄

几乎很少会有人关注小区清洁工这个角色,但杨松夫妻二人却是例外。“我们小区的清洁工夫妻,为人又勤劳又诚实,我们业主都很喜欢。可他们来这里工作10年了,物业却没有给他们缴社保。请你们帮帮他们吧!”前几天,鄞州怡沁苑小区业主史明珠打电话向记者求助。

业主主动为清洁工抱不平、向物业讨说法,这种事发生的概率还真不大,于是,记者在1月24日前去一探究竟。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这个小区里随便拉个人打听清洁工老杨,对方肯定会说“这是个好人”,路过的人也会凑上来,接着说他的好。可是,如果你再追问“老杨好在哪里,做过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他会在那里想半天,而说出来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一点点征服了小区业主的心。大家对这一家人报以善意的微笑,在夫妻俩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遗余力地伸出了援手,亲同家人。

宁波民生e点通 杨 莉 张 璐 

商报记者 程 鑫 樊卓婧 

“尽心不尽心,一比就看出来了”

怡沁苑小区位于鄞州百宁街3018弄,占地约3.2万平方米,2003年交付使用,有370多户人家。同年,杨松和妻子武学英成了小区的清洁工,这一扫就是11年。同样的,杨松已经在宁波过了10个春节。马年春节将至,他依旧会留在这里。用杨松的话来说,就是“大年初一也要扫地,也要运垃圾啊”。

史明珠住在12号404室,她对杨松夫妻的第一印象是晨曦里弯腰扫地的那两个背影———儿媳妇刚生龙凤胎那会儿,她几乎每天5点多就起床了,而那时,杨松夫妻已经“刷刷”地在扫地了。

事实上,因为工作量很大,杨松夫妻每天的工作从早晨6点前就开始了。

早饭前的1个多小时,夫妻俩一起清扫小区外围的道路,吃完饭接着扫小区里面的道路。上午9点多,当居民陆续上班后,夫妻俩的工作有了分工:杨松负责将小区22个垃圾桶进行清理,装上三轮车,一车有七八百斤的分量,再运往位于宁波东站的垃圾中转站,一天要运三车;武学英清理楼道,9幢楼32个楼道,每周都要扫1~2次、拖1~2次、扶手再擦1~2次。中间,两人还要不时地清扫小区里出现的垃圾,基本上到傍晚6点多,一天的活才能干完。

“我们小区里白天基本看不到垃圾,你到附近同类的小区里去看一看,那里就差得多了。”小区14号102室住户应祥伟说,“尽心不尽心,一比就看出来了。”而令应祥伟印象深刻的是,去年10月台风“菲特”来袭,小区里面虽然没有被淹,但外面的积水却没及膝盖,即便如此,杨松夫妻照样蹚着水,把垃圾运到中转站。

“拿千元的薪水操着万元的心”

清扫垃圾只是最“本分”的活儿,杨松夫妻还有很多“额外”的活儿。用应祥伟的话来说,叫“拿1000元薪水操着1万元的心”。

刚开始的时候,两人的月工资只有440元,后来涨到1070元,从2012年开始,又涨到1470元。尽管工资不高,但夫妻俩做事都是尽心尽力,比如,他们留心着每一个住户,370多户居民,虽然叫不全名字,但都记住了脸,谁住在几幢几号,谁家有高龄老人,谁家有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几乎都能随口报出。

家住17号的一名女业主说,好几次她女儿的衣服掉在楼下,杨松捡了挂在树上,然后跑上来问是不是她家丢了,因为杨松知道,整个楼道只有这名女业主家有个3岁的孩子;

14号的夏女士回忆说,她无数次看到,小区年纪大的老人买米买面回来了,杨松会帮着扛上楼;胆小的家庭主妇在门口杀鸡杀鸭,杨松也会上去帮忙,然后把鸡毛之类的垃圾收拾得干干净净;

83幢106室的方师傅说,每天傍晚6点左右,小区里车位差不多都停满了,遇到有业主开车回来,杨松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告诉业主哪里还有地方停,并且上前帮忙指挥;

……

不仅如此,杨松还时不时地“客串”当上一回保安,并且向记者说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次,他在清扫楼道的时候,看到一个生面孔。

“你找谁啊?”

“3楼的老李。”陌生男子回答。

“住3楼的不是姓李吧?你搞错了哦。”老杨眯着眼睛,端详着对方。

“哦,哦,不好意思,找错地方了。”陌生男子话没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在向记者描述的时候,杨松的神情很有些得意。尽管在杨松看来这是一件“趣事”,可但凡对小区的居民有一丁点的陌生,但凡有一丁点“干自己分内活,不要多管闲事”的心思,是没法做到的。

而在小区业主看来,杨松的警惕心在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宁可换物业也不换清洁工”

年近50岁的杨松有个20岁的女儿和一个刚读小学6年级的儿子。从“而立”到“不惑”,杨松夫妻将人生最黄金的10年献给了这个小区、这个小区的居民。在日积月累的光阴里,他们的本分、热心、努力,也赢得了居民的尊重。

儿子当年要读小学的时候,很少出社区的杨松连该去哪儿给儿子报名都不太懂。而小区一名业主就是附近学校的老师,得知杨松的情况后,主动帮忙,让孩子读了书。

转眼,孩子要升初中了。老师说,父母一定要缴过社保才能继续在宁波读书,夫妻俩傻眼了。因为历史原因,小区原来的物业———中建物业一直没有给两人缴社保。2012年,宏建物业接手,进驻小区,也没有主动给两人缴社保。杨松说,那年春节刚过,他们去找物业公司谈社保的事情,对方拒绝了,甚至提出要辞退他们。

杨松说,他当时已经做好了走的准备,换一家能给他缴社保的单位。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小区业主知道后,立即去物业公司交涉,帮他“讨说法”。

“为什么不给人家缴社保?这么多年,物业最让我们称心的就是他俩了。”应祥伟说,他不太记得当时有多少业主去了,只记得物业公司的办公室里站满了人。

“我们不肯换的,宁愿换物业,也不能换他们夫妻。他们两人很好的,楼梯每周弄两次,煞清爽的。”住在6楼的郑女士也是“讨说法”中的一人,她对记者说,“我年纪大了,有时候上楼梯要撑一把,楼梯里的扶手擦得干干净净,我心里觉得特别舒服。”

还有居民告诉记者,当时还有人提出来,“要不以后物业费直接交给老杨夫妻,反正我们就认他俩。”

交涉过后,物业公司给杨松缴纳了社保。

 [1] [2] 下一页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