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最后一篇日志是助学项目
朱治平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话也一直不多,却有着难以形容的吸引力。他的离开,给并肩作战多年的队友们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
1月25日早上10点多,北仑区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张芳芳第一次确认朱治平的死讯。一直到当晚10点多,芳芳的手机几乎没停歇过,很多志愿者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每确认一遍,芳芳就觉得非常心痛。
不少志愿者发现,朱治平的最后一篇日志写的是“在路上,回头见亲们”,生前最后一条QQ签名,是北仑“阳光早餐一元捐”助学贵州山区孩子的事情。
记者翻看了朱治平的QQ空间记录,发现几年来他写下的每一篇日志,几乎都离不开“付出”,勉励自己如何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碰到服务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其中有一篇的内容,是有人对他的志愿者服务提出了异议,他深刻剖析了自己的不足。
“那根本不是他的问题。”张芳芳说,朱治平习惯于对自己严格要求,只要出现一丁点小问题,他也会钻研分析,“他身上有一股超人的执着。”
疾控宣传大队队长冯波已是双眼红肿。她还记得1月23日聚会吃饭,朱治平谈到阳光助学的志愿者项目,没想到这竟然是大家最后一次见面。朱治平的离去,让冯波无比伤心。她清楚地记得,为在北仑举办的女排大赛开展志愿者服务时,朱治平连续四五天泡在场地,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在体育馆里来来回回走十几趟;2010年人口普查期间,他所在的志愿者团队与玉兰社区结对,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傍晚才回家……
朱治平的认真、踏实,给很多年轻志愿者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志愿者徐佩说,与他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很多时候会被感染,被感染着享受付出的快乐。
3
他,让很多人怀念
前天、昨天,很多市民自发地在网上贴出悼念朱治平的帖子,除了同事队友,还有不少受过他帮助的人们。大家在表达伤感的同时,更希望能把朱治平的这份精神延续下去。
一张张照片不断地被翻找出来:在敬老院为老人俯身剪趾甲的认真,在赛事现场汗流浃背维持秩序的辛苦,在献血车上输血时的微笑,获得宁波市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称号时的自豪,扫完雪后与队友们玩耍时的开心……不同瞬间的“朱治平”在网上涌现,逐渐拼接出一个“他”。
一组组数据,也见证了朱治平来到北仑后的各种奋斗与执着。租住的早餐店十几平方米,一家三口挤着住;贷款40多万元,刚刚购置了6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想让儿子落户北仑,好好念书;多次在论坛上晒出自己的手机号码,免费为大家服务跑腿;当上志愿者7年多来,累计参加志愿服务2000多个小时,献血1.8万多毫升……
“点点滴滴,细水长流。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个人都能做到,但很少有人能一个人完成这么多事。”北仑团区委副书记江增辉说,朱治平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也是年轻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典型代表,是青春的榜样。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