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打太极拳、晚饭后一群人一起跳广场舞,每天从早到晚都过得很充实。”说起现在的生活,曾经的江北区大郎江村农民、现在姚江社区的住户杨云珠,言语中很是满足。
杨云珠所住的姚江社区,地处江北大道与洪塘中路交叉口东南侧,始建于2005年,是江北区第一个纯农民安置新型社区;江北有15个行政村的村民在村庄拆迁后,被安置在了这里。目前,社区共有住户2332户7000余人。
无论是周边的环境,还是住户的日常生活状态,今天的姚江社区,都和其他城市社区没有什么两样。
社区居民日常的文化生活,更是比一般的城里人丰富。越剧团、太极拳队、马灯队、舞蹈队、篮球队、腰鼓队、老年健身操队……据姚江社区书记虞亚军介绍,社区现有居民自发组织成立的文娱团队11支,每年由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表演活动不少于10次———“最起码演两个小时以上的,在我们这里才算表演。最长的一次,我们的越剧团连演了五天五夜10场戏。”
但并不是一开始姚江社区就有今天这般模样。在小区绿地上养鸡、种菜,将农具、杂物乱堆在楼道外……诸如此类的在农民安置小区内常见的景象,也曾出现在姚江社区;放下锄头、搬进高楼后不知道做什么好的失落,也是姚江社区住户普遍经历过的一种生活状态。“2005年社区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四个社工带头在南门广场上跳扇子舞,大家都像看猴子一样看我们,根本没什么人参与进来。”姚江社区副书记郑勤回忆说。
为了让农民尽快市民化,江北区方面联合宁波大学,于2006年4月在姚江社区设立了江北区第一个“农村社区居民心理咨询与教育服务中心”。此后,宁大心理学老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上门服务等方式,了解农民在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心理变化;其中,针对成年人,开展工作压力疏导、人际关系、子女教育、消费观念转变、社区生活适应、隔代教育、婆媳关系、心理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心理知识普及。
江北区方面同时在姚江社区内开设“市民课堂”,聘请卫生、教育等各领域的专家,利用周末到社区授课;通过生活常识辅导、健康卫生知识、家庭教育、文明礼貌等多方面的课程培训,促进农民在文化、观念、素养等方面的转型。目前,姚江社区“市民课堂”年均开设12次,年参加人数超过1500人。□记者 程旭辉 通讯员 顾筠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