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春节文化、拜年礼仪知多少?专家讲授春节文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1月30日 07:15   【 】 【打印
0

  元旦和春节的由来

  张教授向大家讲述了元旦和春节的由来。元,初始;旦,从象形文字来看,是地平线上有一个太阳,中间飘着雾霭,从字面上看,是一日的意思。元旦,就是初始的一天。

  元旦,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在三四千年前的中国,元旦就是春节。春节,是农历、阴历的年,反映了中国的农耕文化。

  最早在三皇五帝时期,颛顼帝作历以孟春为元,自此以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元旦”一词出现。汉武帝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汉武帝时,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称之为太初历,沿用至今。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认为“行夏历,顺农时;从西历,便统计。”一方面照顾中国人的习俗,另一方面与世界同步,所以将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农历一月一日定为春节。

  元旦和春节真正分开是在1949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夕”和“年”的传说

  “除夕是每一年最开心的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熬过12点,就等于熬年了。”张教授在讲到除夕和熬年的时候,告诉了我们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夕”是头长犄角,藏在山洞里的妖怪。平时跑到村庄里吃村民的牲口,村民除掉“夕”,才能过好年。每年年三十,村民都要躲到山上去避“夕”。

  有一年,村里的人们正收拾东西,准备逃走,突然来了一位饥饿的老人,一位好心老婆婆给了老人食物,并要这老人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老人说:“我不害怕,我要留在村庄里对付‘夕’。”老人穿上红衣服点上红灯笼,门口装上红帘子,将火烧得旺旺的,并把竹子丢进火里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当“夕”来到村庄,看到这家红红火火的,不敢进去,原来“夕”害怕红色的东西,怕亮、怕火,所以这几样东西沿用到今天,就是过除夕。

  年,从甲骨文来说,上面是个禾,下面是个人,合在一起,是一个人拿着沉甸甸的稻谷,意味着丰收。

  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年”是一个面目狰狞,潜在海里的妖怪。什么都吃,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年三十都会从海里爬上来吃人。所以到了年三十,亲戚朋友都会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在一起吃饭,来“熬年”。到了第二天,“年”又会回到海里,这一年,就平安过去了。

  从冬至开始

  这些礼仪你得知道

  冬至,又称小年夜,冬至要吃年糕。

  腊八,吃腊八粥,过了腊八,过年也就近了。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以前,家家户户的厨房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灶王爷,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和监察那一家人的行为。每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庭向玉帝禀告每家每户的情况,所以有的家庭将灶王爷像上的嘴巴,抹上一层蜂蜜或者糖浆,希望灶王爷多美言几句。

  祭过灶,到年底之前,还要挑一个好日子来做大扫除,俗称“扫年”。

  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那一天,不仅要吃年夜饭,还要守岁。长辈会在晚辈枕头下放压岁钱。

  初一是不能做事情的,初一做事情,意味着要辛苦一年。初一也不能动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让主妇们在这一天能够休息。初一,还不能提到不吉利的字眼。

  初二到长辈、亲戚家拜年。

  初三向师长、前辈拜年。

  初五迎财神。

  初八是老天爷的生日。

  初九是土地爷的生日。

  .......

 

见习记者 钱奕男 

 

通讯员 王国英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