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巍
这个春节,当人们还沉静在过年的喜悦中时,44岁的“煎饼哥”谭继彬却紧锁眉头,在奉城的街头忙碌着为妻治病筹钱。他每天起早摸黑,时常不吃早饭和午饭,为的就是能省下钱,给妻子吃好点,药不能停。妻子患病13年里,他既要照顾妻子,又要撑起这个家,没有一句怨言的他对记者说:“这辈子能做夫妻就是缘分,再苦再累我都不能放弃她。”
谭继彬和妻子朱丽来自安徽亳州农村,为了改变生活困窘,14年前夫妻俩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父母抚养后,孤身来奉打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次年在服装厂打工的朱丽出现腰痛、头痛、恶心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肾炎。为了节约开支,夫妻俩跑到老家看病,但老家没法看这种病,夫妻俩无奈又回到了奉化。此后,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谭继彬肩上。为了照顾妻子,谭继彬只能找些离出租房近的,时间上较有弹性的活来做。
可随着时间推移,朱丽的病最终还是演变成了尿毒症,去年下半年出现浑身浮肿,经过抢救暂时保住性命。由于换肾开销庞大,谭继彬想都不敢想,为了延续妻子的生命,他只能选择费用相对较便宜的腹透,即便是这样,每天要用3包透析液,还要坚持打针吃药,饮食上又离不开鸡蛋、牛奶、排骨这些加强身体营养的食物,仅妻子每月3000多元的开销,就压得谭继彬喘不过气来。
朱丽做完腹透手术后,情况比较稳定。去年底,谭继彬在江口一家灯具厂找了一份能提供午餐的活儿,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就是离住的地方比较远,谭继彬放心不下妻子,经常要跟她电话联系。临近春节,厂里没活儿,要休息一个月,给妻子治病已经欠了一屁股债,休息一个月就意味着妻子将要面临停药的危险。春节期间又没地方打短工,无奈之下,谭继彬东拼西凑600多元买了一套煎饼炉和面粉,从腊月廿九开始在街上设摊卖煎饼。
大年初一,惠政路步行街上人来人往,可就是少有人光顾谭继彬的煎饼摊,从早上7点出门设摊,到下午3点多才卖出4个煎饼。生意淡,又担心被城管抓,谭继彬显得十分焦急,更没胃口吃饭,“我现在多吃一口,就感觉在吞噬妻子的生命一样,心很难受。”在向记者诉说他的经历时,眼泪几度打湿他的眼眶,“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为了妻子,我宁愿到街上下跪乞讨,可又有谁会相信我呢?”
大年初三,记者在街上没有看到谭继彬,找到夫妻俩租住的广平小区19幢楼下的小间时,他正准备带妻子去医院打针。房间不足十平方米,打扫得非常干净。站在门口,一股浓重的消毒药水味扑鼻而来,谭继彬说妻子的病不能被感染,所以房间一定要定期消毒。房间的地上放着两大袋透析液,一把椅子是朱丽每天自己做腹透的地方。朱丽说,每天要将2公斤重的透析液通过腹部的导管灌入体内,4小时后再放出来。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三次,“每次灌完,肚子很重,腿痛得都无法走路,晚上也是如此,痛得实在厉害时,我就坐在椅子上过夜。”
说到过年这个话题,朱丽沉默了片刻后说,“自从生病后,就再也没回过家,已经13年了,过年对我们来说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看着妻子对家乡的思念,谭继彬自责地说,后悔没有考驾照,有了驾照不仅多了一门手艺,找工作也容易些,过年时还可以开车带着妻子回老家看看。“妻子现在这个情况,我不敢去冒险带她去乘车。即便她能走,回趟老家光透析液至少要背几十公斤,万一有啥危险,在老家救也救不了。因为家里没钱,儿子高中毕业后也过来这边打工了。”谭继彬总感觉愧对这个家,妻子朱丽在一旁安慰他,“没有你,就没有我,更别说能有这个家了。” 腊月廿九到现在,谭继彬每天5点钟准时起床,到菜场备货,再回来生煤炉,然后上街摆摊,直到晚上八九点才收工回家。生意好时,一天能做100多个煎饼。就这样每天起早贪黑,又时常不肯吃早饭和午饭,累得腰酸背痛也不吭一声的谭继彬不图别的,就是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妻子多活一天。除此之外,他最大的心愿是能找到一份稳定点的工作,“只要能赚到钱延续妻子的生命,哪怕吃再多的苦,我都愿意!”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