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宁海 正文
从简单实用到高端奢华再到返璞归真

“拜岁包的脸”变了又变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2月07日 09:47   【 】 【打印
0

春节期间,带点礼物去拜访长辈、看望朋友,是咱们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习俗,在宁海,大家把这些礼物称之为“拜岁包”。说起“拜岁包”,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记忆。

记忆中的桂圆干和白砂糖

“用粗糙厚实的纸折成有八个角的立体型,里面装二十来颗桂圆、荔枝,外头贴一张红纸,绳子轻轻一扎,就是个纸蓬包,专门用来送礼的。”深甽镇长洋村的郭先生说起以前的“拜岁包”,有说不完的话,“20多年前,消费水平和现在是没法比,过年买上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已经是件值得开心的事。”郭先生回忆着,那时候走亲戚,一包白砂糖,今天送给小舅子,明天小舅子再送给其他亲戚,其他亲戚又会送给另外的人,四处辗转,拿来拿去,“说不定最后兜一圈又回到自己手里。”

从安徽阜阳嫁到宁海一市镇的洪芬莲也说,在她老家,以前送礼也是送一包白砂糖,给长辈的话,还会再加一包荔枝干,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洪芬莲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不过我们都不会随意吃亲戚送来的东西,等过完年了,再看看家里还有没有剩下的,有时候剩下一包荔枝干,妈妈就会分给我们吃。”

“双方父母加上亲戚朋友,大概算下来是十户左右,普遍都是送桂圆干、荔枝干等礼品”,今年50岁的市民胡通谦计算着,那时候一盒桂圆干十多块钱,再加上一袋白砂糖,平均下来,一家一户花费二十元左右,所有的亲戚走遍,最多也就在三百元,“拜岁包”就圆满了。

烟酒不分家的“春劫”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变化就大了,90年代的时候,罐头、桂圆晶开始流行,孩子们过年吃上大白兔奶糖就很开心。”生于1965年的王女士笑着说,90年代走亲戚,饮料是送成箱的,高档一点的还有易拉罐饮料,“之后送麦乳精、奶粉,有的麦乳精里面还配送勺子和杯子,开始讲究起包装。”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包装开始有纸盒、有丝带,越来越像礼物的样子。春节送礼也开始超越了家人、朋友的范畴,商务礼品异军突起,价格也是一路飙升。“结婚之后,真是越来越害怕过年。”老家在峡山的晶晶是2005年结的婚,当时春节拜年就成了头疼的“囧事”。回忆起第一次上双方的七大姑八大姨家拜年,晶晶笑着说还真是有些不知所措。

“当时最主要的礼物还是烟酒,两瓶酒、两条烟,再加上两盒普通的礼盒,算下来花费真不少。”晶晶无奈地表示,“别人都送礼,你能不送吗?所以光过年送礼这一项,要花掉我和老公两三个月工资,说春节是‘春劫’,一点也不为过。”晶晶“吐槽”道。

私人定制,送礼更送“新”意

不过,一路飙升的礼品价格攀比之风在2013年又有了变化。中央一系列禁令的出台直接影响了奢侈、商务礼品的销售。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商场超市后发现,往年占据主角的高档礼品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牛奶、橄榄油、五谷杂粮等礼盒。

“送酒水只能男人喝,送牛奶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开心。”在超市选购“拜岁包”的王小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普通酒水礼盒售价在百十块钱,同样的花费可以买到精品牛奶,“现在健康最重要,烟和酒基本排除在外了。”在超市内,记者发现一些茶叶、巧克力糖果等礼盒采用粗布袋子和牛皮纸包扎,包装袋制作虽粗犷却美观大方,而且可以循环利用。

“送烟酒不健康,送水果又没了新意”,90后姑娘婷婷说,她今年送出的“拜岁包”是纯手工饼干和自己动手在石头上画的画,“画了一匹马送给表姐,马背上再画一对象,寓意‘马上有对象’。”婷婷笑着说,“亲手制作的礼物还是受到了不少夸奖。”

正像那部电影名字一样,今年的“拜岁包”开始打着“贴心牌”私人定制。把家人的照片做成一本挂历送给每一个成员;或者以你的形象亲手制作一个玩偶,配上你最渴望的背景……从简单实用到高档奢华再到返璞归真,“拜岁包的脸”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悄然发生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除了送去一份礼物,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见习记者胡盼攀)

稿源: 宁海新闻网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