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吴迥篆刻印章
明代鱼形
钮印章□记者 李菁/文 龚国荣/摄
印章是一门古老的篆刻艺术。它集绘画、书法、金石篆刻、雕刻等多种艺术样式为一体,似乎每一枚收藏级印章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在宁波,有不少喜欢收藏印章的藏友,年逾七旬的周康信老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平时喜欢收藏钱币、金石篆刻杂件的他几年前收藏到了一枚明代名家吴迥篆刻的寿山石印章。平时有空,或有藏友到访他总会自豪地拿出来一起鉴赏、研究,也更加体会到了中国印章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枚貌似普通的私人印章
中国的印章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官印,乃官方所用之印章。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钮式也有差异。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钮。私印则是身份的证明和对某物品的拥有,如在属于自己的书籍或字画上盖上印章等。至于制作印章的材料,除了金、银、铜等金属外,还有骨角质、木质、琥珀和石质等。寿山石因“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而成为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
周先生获得这枚印章纯属偶然。2006年4月,他去逛慈溪周巷古玩市场,发现了一枚貌不惊人的寿山石印章,当时觉得其外形朴拙大方,便买来收藏。因为对它的来历和年代并不明了,所以周先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谁知道,对它的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它的不简单。
这枚印面约3.5厘米见方、高约7厘米的寿山石印章,为私人名字章,石质色如蛋黄,内有红筋,边角有些许残缺,印文为“谈嘉湄印”,边款刻:“紫淮老年翁弟镌时乙巳年春日吴迥”。
中国印章三千年,其间有两座高峰,一是秦汉古玺印,二是明清流派印。明代中后期,文彭、何震等文人书画家,自篆自刻,寄托情怀,拉开了流派篆刻的序幕。明清两代直至民国时期,印家辈出,流派纷呈,尤以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和以邓石如为代表的“皖派”最为著名,且影响深远。
据周先生介绍,此枚印章虽为私印,且“谈嘉湄”所谓何人已无从考证,但印章的篆刻者吴迥却是与明代流派印名家何震同时代的印家名人,属名家篆刻印章,因此弥足珍贵。
根据印章的边款所示,该章刻自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正是吴迥生活的年代。吴迥,字亦步,今安徽人士。清代书法、篆刻家叶铭在其所著《广印人传》中提到:“董其昌书其(指吴迥)谱曰:‘亦步舞象时气已吞虎,今犹二十许人,试以其印章杂之长卿(何震)印中,不复可辨,不知异时复作何状。’有晓采居印谱。”是说吴迥的风格与何震相似,深得其法,到了难辨真假的地步,为董其昌(明代书画家)所推重。该印章的印文用笔猛辣挺拔,苍浑厚劲,疏密均匀,堪称大家风范。
藏石藏印 各有门道
印章的收藏自古有之,而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种热潮,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藏家辈出,其中就有丁辅之、张鲁庵、华笃安、高络园、葛书徵等印章收藏大家,以及近代钱君匋等人。近年,随着印章拍卖的兴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渐为藏家所关注,市场行情也在不断攀升。
据介绍,印章的收藏一直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伸展。一是藏印,即鉴赏印章篆刻的金石美、边款诗文的沧桑美、闲情趣语的印文美。另一种玩法是藏石,即鉴赏印章石料的灵透和印钮的雕琢天成。
周先生收藏了许多不同材质和不同印钮的印章,材质有青田石、玉、鸡血石、水晶,也有青铜、竹子、瓷器、木根制成的印章,他向记者展示了两枚所珍藏的有独特印钮的印章,一枚是明代鱼形钮印章,用寿山石雕刻而成,再加以特殊烧制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外貌风格。另一枚是宋代龟形钮印章,非常小巧,印面只有2厘米见方,高1.8厘米。两枚印章的印钮都雕刻精致,线条简洁,动物的灵气和动感扑面而来。
据悉,印钮的设计最初以实用为主。商周时期有了玺印,人们为了随身携带方便,便在印章的顶部设置了一个可穿通的钮,可以将印章穿起来佩带。后来逐渐成了印章的装饰品。龟钮商周时就有,汉二千石以上官秩用银印龟钮。龟表示吉祥长寿,古人很看重它,把它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为“四灵”。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