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付出中实现自身价值
来自四川的小宁是个孤儿,从小丧失听力,7岁的她几乎不会发音。自从进行系统的言语听觉康复训练后,她在有趣的小游戏里练得不亦乐乎,很快就能发出准确的单音节。小宁的养父发生车祸,得知这个消息后,志愿者们还在协会发起了募捐。
“我们特别欢迎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志愿者,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说话,但发音总是不太准确。”陈雪芬说,这批言语听觉康复志愿者来了之后,孩子们的听力灵敏度提高,说的话和脸部表情都多起来了。
尽管来回奔波劳累,但能帮助到孩子们,志愿者们都说很有成就感。“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孩子们带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眼中充满了疑惑。一年多来,我们使出浑身解数跟孩子们接近,他们渐渐就把我们当成亲人了。”何莉说,志愿服务不仅仅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还在于我们从自己的付出中,扎实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专业技能,积累了社会经验,加深了社会阅历,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成长。
记者 张昊
志愿者27载温暖孤寡老人心
青年学生是尊老敬老的主力军,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三月这个春寒料峭但又充满温暖的月份,来自北仑和宁海的学生践行着自己奉献社会的誓言,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让爱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27载温暖孤寡老人
3月3日,宁海滨溪社区赵四老人家里特别热闹,宁海第一职业中学“志愿者服务队”的爱心志愿者们来到这里,为老人带来了别样的问候。“孩子,你们不用忙,我自己能行。你们都坐,都来坐……”今年90岁高龄的赵四老人,看到志愿者们冒雨赶来看望,不住地和大家打招呼。“您别出来,外面冷。”志愿者陈乐之急忙将站在门口迎候的老人劝回屋中。
“奶奶,您坐着,有我们呢。”一进屋,志愿者们就开始忙起来了,有的打扫卫生,有的帮老人叠被子,有的为老人摆好糕点和水果,两名女生还坐在老人旁边与她聊天……
宁海第一职业中学团委书记吕柳飞告诉记者,27年前,学校刚搬迁到南门时,大家就萌发了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的设想,后来有15%的学生参与了这支队伍,当时学生的服务对象是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志愿队的名称叫“重晚情,送温暖服务队”。27年来,志愿者累计服务的老人对象已达6500人次之多,同一服务对象帮助时间最长的达到15年,服务区域覆盖宁海5个乡镇,最远的到达革命老区王爱山岗。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