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宁波水旱轮作有亮点 增产增收一举多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01日 08:53   【 】 【打印
0

  丁安 绘

  水旱轮作有亮点

  三四月是踏春好时节,地处江北慈城镇杨陈的油菜花基地菜花怒放,吸引游人纷至沓来。这片市郊规模最大的油菜基地面积近千亩,品种以省农科院繁育的双低高含油率品种“浙油50”为主。“油菜收割后种水稻,既增加收入,也消除了农田‘冬荒’现象,可谓一举两得。”正在田头劳作的山连山粮油合作社理事长刘仁静说。

  在奉化锦屏街道,奉化市范氏农场场长范海君最近很“红”。他开创的“土豆+水稻”水旱组合,让冬闲田重现生机。今年,范氏农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50亩,比去年扩大5倍,那连片的土地是范海君向邻近的一户种粮农户借的。“从生产时间来说,水稻和马铃薯种植刚好错开,此外,种马铃薯留下的肥料还有30%左右,可以供养水稻,降低了水稻种植的成本。这对种粮也是一件好事。”范海君说。

  冬荒现象仍十分普遍

  宁波地处亚热带,冬季温光资源丰富,开发冬季农业潜力很大。然而,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每年有四十多万亩冬闲田,特别是平原稻区,冬荒现象十分普遍,既浪费温光资源,又影响农民增收。

  记者从市种植业管理总站了解到,除了油菜,目前我市和水稻轮作的还有草莓、蔬菜以及一些茄果类作物。相比于面广量大的冬闲田,水田旱地轮作面积占比还很小。

  究其原因,农户考虑市场风险,种上来的产品有销路,才会有收益。而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所形成的量显然无法与大市场挂起钩来。而对农户来说,几亩地不可能给一个家庭带来更多的收益,导致出现宁肯抛荒也不愿意种的现象。

  专家认为,事实上,水田旱地轮作生产模式的好处不单单在于经济效益。以“油菜、单季稻为例”,种植油菜后实施秸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活性,减少后作肥料和病虫害防治投入,农药、肥料使用量下降15%~20%,平均一亩地可节省投入成本40元左右。

  正因如此,这几年,我市千方百计提高冬闲田利用率,经过不断摸索,我市冬季农业开发已形成了一批各具区域特色的高效种植模式。在一些“万元地”示范区,冬季生产的经济效益在3000元以上,高的超过万元。

  优化布局,形成特色

  我市人多地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依靠扩大面积增产已经不可能。除了必要的外部引进外,关键在于想方设法提高土地亩产和利用效率。

  水旱轮作模式,把米袋子、菜篮子和钱袋子三者结合在一起,从长远来看,理应是确保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

  就在去年,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力争全省旱粮面积在现有基础上扩大100万亩以上,年增产粮食30万吨以上;初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冬季农业开发,关键是优化布局,形成特色。

  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冬季资源,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双千”工程和经济作物“万元地”模式开展高产创建,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因地制宜推广“菜—稻”和“大棚瓜菜—稻”等高效种植模式,推进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挖掘增产潜力。

  优化结构。发展“双低”油菜,扩种大麦、小麦,调优冬季蔬菜瓜果,因地制宜发展适销对路的马铃薯等品种,增加绿肥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推广全程机械化,千方百计压缩冬闲田面积。记者 孙吉晶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