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欣在现场讲演。记者王鹏摄
齐欣是一名记者,也是“大运河遗产小道”倡导者,还曾是当年运河申遗三老之一的罗哲文先生的助手。在他眼里,大运河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昨日,齐欣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作题为《大运河,我们的生活》的主题讲座。
见证欧亚大陆东部人类发展
说起大运河,很多人会认为,运河就是北京和杭州之间的这条运河。昨日,齐欣纠正了这个观念:“中国大运河是个独特的申遗概念,包括京杭运河、浙东运河和隋唐运河。”
齐欣强调说:“我认为,大运河是人类在欧亚大陆东部,为了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几千年来交融的结晶。它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连通北京杭州这么简单。”
齐欣认为,大运河在抵达杭州之后,还可以借助浙东运河抵达宁波,而这也意味着大运河连接着的是海上丝绸之路,而往东看,大运河在经过洛阳之后,连通的又是陆上的古丝绸之路。专家还曾前往四川等地考察,发现其实大运河的出现对于四川云南等地,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比如说蜀道、茶马古道、五尺道等。
“所以,大运河影响的不仅仅是沿线城市那么简单,它已经‘大’得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大运河留给世界的,是千年来人类为了自身与环境的融合,不间断的智慧的真实证明。我觉得下一步我们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研究这些东西,研究大运河带给我们,带给当时整个世界的东西。”
全民共同关注参与申遗
在齐欣看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不仅限于那些所谓的景点,他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文化遗产面临着由专业保护向全社会力量参与的转变,运河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为此,他提出了“大运河遗产小道”概念。
他介绍说,“大运河遗产小道不仅自古两千余年沟通中国南北,而且由宁波和洛阳为节点,分别沟通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而小道是此道路上的拓展和延伸。它将把大运河沿岸的现有道路简单地串通起来,形成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世界文化遗产小道。”
-人物介绍
齐欣,《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厦门大学、烟台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传播与公众参与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理事,中国景观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委会副主任。曾任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助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记者 李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