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 陈捷文集 正文
当前城市发展模式和交通结构下

治理交通拥堵必然会越治越堵 但堵是为了不堵

要解决城市交通的关键是发展公共交通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29日 07:54   【 】 【打印
0

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答辩现场

评委会向答辩单位提问

  中国宁波网4月29日讯(记者陈捷)由宁波市教育局在去年12月牵头启动的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评审,昨天下午举行了第二轮公开答辩。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院长杨仁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成立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的目的是要解决宁波的城市交通问题,但在当前城市发展模式和交通结构下,治理交通拥堵必然会越治越堵,但堵是为了不堵,要真正解决城市交通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切实改变以小车为主的出行模式”。

  “治理交通拥堵必然会越治越堵”

  杨仁法说,按照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交通结构,不堵是不可能的,而且,治理交通拥堵必然会越治越堵。就拿环城西路来说,5个车道拿2个给公交专用道,剩下3个车道给社会车辆,所以开小车的人肯定会觉得越来越堵。他认为,中国很多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基本参考的是美国的小车发展模式;其实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更应该参考欧洲。不是说在欧洲就不堵车,但绝大多数欧洲城市70%以上的出行是通过公共交通解决的,所以开车被堵在路上的人也不会抱怨堵车。而在香港地区,通过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更是高达90%。当然,这种出行方式是建立在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比较完备基础上的。因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杨仁法教授告诉记者,在公共交通体系还不能在短期内发展如欧洲的情况下,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所要做的就是围绕市住建委、市交警局、市交通委等三个城市交通主要部门提出的现实需求,协同国内外高水平高校研究单位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创新要素,针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问题、城市交通运行管理与控制问题以及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等问题开展全面、深入研究,探索“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一系列重大应用成果和社会影响。

  “城市拥堵指数”年底启用

  据介绍,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是以解决城市交通关键问题为主要目标的面向区域发展应用的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在相关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专利及成果转化,协同市交警局、市交通委、市住建委等,初步形成了以项目为纽带的协同创新运作模式。

  目前已建成的世纪大道、通途路、福明路等15条主干道绿波路段,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交通组织,这些就是协同创新中心服务社会的具体应用。下一步,将建立“城市拥堵指数”,计划在年底前实现道路拥堵情况实时预报,让市民出门前就能获知出行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出门后,在重要交通节点都能有交通诱导指示牌,提醒前方路段是否通畅。正在研究“动态仿真”系统,该系统可在短期内预测下个时段的拥堵状况,比如今天预测明天的某一路段的道路情况,尤其是对重大节假日期间交通情况的预测。

  此外,计划推出基于个人定制型的智慧产品,借助手机的定位功能,通过用户签协议同意跟踪的手段,跟踪掌握用户的出行规律,当用户每次出门时,定制型智慧产品会提前通过定制服务向用户推送消息。比如:每天出行的同一路线遇到路堵,定制型智慧产品会提前告知用户路堵情况,显示该路段路堵的原因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并给出一条更为畅通的路线供用户参考。

  我市筹建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

  据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宁波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程序包括材料评审、汇报答辩、现场考察和公示发文等。

  据了解,由教育、科技、经信、发改、财政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将对今天下午参加答辩的宁波大学“非线性海洋和大气灾害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型海洋养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的答辩情况进行投票,候选单位得票数须达到全体参加投票评委会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二及以上。下阶段,有关专家还将对通过答辩的候选单位进行现场考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