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好看好吃又好玩 “阿拉非遗汇”活动接地气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5月02日 07:46   【 】 【打印
0

“阿拉非遗汇”活动接地气

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传承人———来自小曹娥镇的王桂凤老人正在示范土布编织过程。(记者 严龙 摄)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上午,宁波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第二届“阿拉非遗汇”活动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为期3天。

记者从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处了解到,以“亲近,传承,共享“为主题的本届“非遗汇”共设展位近150个,集中展示了“中华手艺”、“传统女红”、“甬上风味小吃”制作技艺等70多项优秀“非遗”项目,活动期间的每天上下午,还分时段展演诸如跑马灯、奉化舞龙狮、象山渔家号子、传统戏曲折子戏等节目。 

在香袋制作展位前,观众被展台上琳琅满目的香袋、荷包、小挂件所吸引,纷纷嚷着要买几个。年已七旬的传承人袁壁如笑眯眯地把她精心缝制的作品拿给观众看。袁阿姨告诉记者,以前女孩子学这种小手艺不稀奇,她就是6岁起就跟着外婆学这个了,现在年轻人中很少有兴趣学这手艺的,包括她女儿也不愿意学,这让她很遗憾。

在渔船模型展位前,一位年轻的姑娘指着一个船模问:“师傅,这个能卖吗?”渔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朱志友跟她约定等两天后展览结束时让她前来挑选。62岁的朱师傅是鄞州咸祥镇人,他从15岁起就跟着爷爷、父亲学这门手艺。随着时代的变迁,木制渔船被机械化的铁制渔船淘汰了,他的儿子也不愿意再学这门手艺了。过去他年轻时村里有四五十人会这门手艺,而如今这样的渔工师傅镇上总共只有四五人了。他担心这门手艺以后要失传,所以很希望有年轻人来学这门手艺,他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为了增添活动的亲民性、趣味性,激发市民的参与性,本届“非遗汇”活动特意增设了“童趣拾遗”———非遗课堂这块内容,就是让市民尤其是孩子在传授老师的带领下体验“滚铁环”、“蒙眼贴鼻子”、“造房子”、“踢毽子”等古老游戏的乐趣。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名十来岁的小男孩在学习滚铁环,一开始练习时铁环没滚几下就倒在地上。他的爸爸立马给他示范,渐渐地小男孩掌握了平衡的技巧,玩得越来越有兴致。小男孩的父亲董先生说,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今天带儿子玩让我重温了快乐、美好的童年记忆。

一边观赏台上舞龙狮、跑马灯、变脸等精彩的“非遗”节目,一边还能品尝现场制作的溪口千层饼、陆埠豆酥糖、宁海麦饼等地方小吃,完了还可以亲身体验、学习面塑、剪纸、中国结制作等传统手艺……在昨天的“非遗汇”活动现场,前来“赶热闹”的市民对这些节目和展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称赞这样的文化活动很接地气。(记者周燕波)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