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同事眼中的黄可泰
儿子:父亲廉洁爱国
“廉洁,是我对党的承诺;爱国,是我对国家的承诺。”黄可泰的儿子黄东源说,这是父亲生前对儿女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子女最基本的要求。
黄东源记得父亲给他讲过一件事,那是在黄东源刚刚出生的1960年,正逢“三年困难时期”,产后的母亲营养不良,非常虚弱,而时任宁波市卫生局药政科副科长的他,管理全市的阿胶统一销售,珍贵的补品由他定时定量分发到各大药房。老百姓一看见,立马抢购一空。其实当时只要他悄悄透露一句“阿胶明天会发放到哪个药房”,家人第二天提早去排队就能买到,但焦虑万分的父亲愣是一个字也没告诉家人。
昨天的灵堂设在望春敬老院。记者在院子里绕了好几圈,才在南侧的角落里找到简单的灵堂。黄东源告诉记者,这样的灵堂已经有些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因为他的本意其实是“不设灵堂,不通知同事和老家的亲属,遗体直接送到殡仪馆。”
妻子:他用行动承诺
回忆两人携手走过的30多年,黄可泰的妻子夏素琴老人竟然想不起丈夫的一句承诺。
“哪有什么承诺,我们都是学医的,理性得很,不会像你们年轻人那样甜言蜜语。”她说。
黄老用行动给了妻子最好的承诺。“他对营养学很有研究,总是叮嘱我衣食住行方面的注意点,也经常打电话让儿女们注意身体,时间长了我吃得越来越健康,身体也越来越好。每次体检,报告单上一个上上下下的箭头都没有,体检中心的人都挺吃惊。”
30多年里,黄老带着妻子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不喜欢出国,说没意思,高楼大厦没啥好看的,就喜欢带着我在国内到处走!”夏素琴老人回忆,“所有名山都爬遍了,就差一个九华山没去,我是外科医生,性子急,他是从事医学研究的,总让我慢点走,听他讲讲大道。他是真的非常热爱中国文化,不管走到哪个景点,他都能对这里的典故如数家珍。”
同事:干事风风火火
昨天下午,黄老的灵堂里只身走进一位送花圈的老人,他的声音很低沉:“我要来送送老同事、老领导。”
老人叫黄全荣,今年74岁,是黄老原先宁波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的同事。
“我们相识快40年了。要说他,三天三夜都讲不完……”黄全荣注视着黄老的遗像,这是一张黄老年轻时的照片。
但黄全荣说:“在我印象中,我感觉他还是那个年纪,干起事情来,风风火火的样子。”
黄全荣是余姚人,1966年清华大学毕业。当时他学的是放射化学,毕业后,黄全荣到鄞县集士港中学教化学。
1977年,黄全荣刚下课,一个戴眼镜的、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他面前。这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就是黄老,当时他负责筹备全新的宁波市医学研究所,这次就是来请黄全荣的。
当年7月,一个学期刚结束,36岁的黄全荣就到城里报到。当时的条件很艰苦,物资也很紧张,但黄老对黄全荣的生活却十分关心,甚至细致到一个暖水瓶,黄老也想方设法去搞来。
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下象棋!下棋时,大家家长里短什么都聊,每当有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黄老总是帮着照顾和解决。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