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这几天,我市雷雨天气逐渐增多,市气象局为此在“5·12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专门推出防雷专题,同时@宁波气象和@宁波防雷联合举行有奖知识问答,向市民宣传雷电基本知识、雷电灾害以及防雷小知识等。
去年我市雷电监测情况显示,宁波陆域平均地闪(云体对大地的放电现象称为地闪)密度为5.34个/平方公里。其中,海曙、江北、江东、宁海局部、鄞州中心区及东部的地闪密度大大高于其他区域。从时段分布上看,我市发生地闪主要集中在午后和晚上,主要发生时段为13时至20时,其中15时至16时最多。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我市每年因雷灾造成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且每年有人员伤亡。根据调查统计,雷灾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农村雷灾事故起数占到总数的80%以上,雷灾造成人员伤亡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城镇以外地区。
据防雷专家介绍,雷电“喜爱”尖端放电。在雷雨交加时,人在旷野行走,或扛着带铁的农具、使用金属尖端的雨伞,或骑在摩托车上,或在大树下躲雨,就容易成为放电的对象而遭受雷击。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的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因此,市民应尽量多了解并掌握防雷知识,并在雷电多发期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预警信号。
据市气象专家介绍,雷电预警信号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其中,黄色: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及阵风8级以上的雷雨大风,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橙色: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及发生阵风10级以上的雷雨大风,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大;红色: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及阵风12级以上的雷雨大风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气象部门发布雷电预警信号后,有关部门和市民应按照预警信号分类等级,及时做好防御。其中,当发布最高等级的红色预警信号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不要在树下、电线杆下、塔吊下避雨,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使用手机,不要把金属杆物扛在肩上。(记者王量迪 通讯员邱颖杰)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