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宁波市户籍居民主要死因构成比
2013年宁波市恶性肿瘤死亡率男女对比图
这是2013年宁波市户籍人口的每一天:平均出生135人,死亡101人,其中死于恶性肿瘤33人,死于脑血管病18人,死于呼吸系疾病15人,死于心脏病10人。
昨天,宁波市慢性病防治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有喜有忧:和前一年相比,2013年我市户籍居民的期望寿命又上升了,粗死亡率下降了,但慢性病死亡比例仍在不断上升。
慢性病高居宁波人死因的前三位,而随着宁波市人口正逐渐接近“超老年化社会”,慢性病的危害程度正在不断加深。
记者鲍云洁通讯员童峰陈琼陶子
期望寿命十年上升5.35岁
期望寿命和婴儿死亡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118.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5%,较上年提高了1.1%。人口结构与往年基本相似,呈金字塔型,45~49岁年龄组人口最多,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人口数逐渐减少。
2013年全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80.88岁,比2012年上升0.55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全国期望寿命平均每年才上升0.1岁。其中男性78.74岁,女性83.19岁,十年上升5.35岁(2003年为75.53岁)。
期望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每年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波动幅度不会很大,其高低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等因素影响。期望寿命估算值的准确度与各年龄组人口数、死亡数密切相关,尤其是当年的出生数和0岁组(婴儿)死亡数,也就是说婴幼儿的死亡率水平对期望寿命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原因主要是:首先,2013年我市婴儿死亡率为历年最低(2.82%。),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次,低年龄组(0~9岁)死亡率(52.57/10万)比2012年(59.36/10万)降低了约11.44%,而低年龄组的死亡情况,对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较高年龄组大。
去年粗死亡率有所下降
其中慢性病死亡比例高达82%
2013年,宁波市粗死亡率635.09/10万(低于2012年的644.01/10万),死亡数为36767例。前五位死因为:恶性肿瘤(死亡率205.55/10万,11900例)、脑血管病(死亡率115.71/10万,6699例)、呼吸系疾病(死亡率95.14/10万,5508例)、心脏病(死亡率62.94/10万,3644例)、损伤中毒(死亡率58.88/10万,3409例),共占总死亡的84.75%。与2012年监测结果相比,除呼吸疾病死亡率稍有降低,前五位的其他疾病的死亡率均有所升高。
排名前三的都是慢性病,由此可见它已成为我市居民的最主要死因。
慢性病死亡数已由2002年的27011例上升到2013年的30142例,其占总死亡的比例不断上升,2013年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已高达82.0%。其中约83%的中老年人死于慢性病,宁波市人口正逐步接近“超老年化社会”,进一步加剧了慢性病的危害程度。
“健康细胞”正在不断增多
已有99.39万人享受社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近年来我市做了多方面工作。
2011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通过家庭医生团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稳定的、个性化、连续综合、便捷实惠的健康管理服务,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肯定。截至2013年底,社区医生签约率为62.6%,签约家庭45.3万户,签约居民99.39万人,慢性病患者签约率43.2%。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各地试点开展了“健康细胞”建设,试点建设市级健康街道(乡镇)6个,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298家。另外,还在全市范围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无烟单位创建,目前全市共有市级无烟单位590家。
“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一条街、健康主题公园,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健康细胞’,目前仅鄞州区就有13条健康步道、6个健康小屋、4条健康长廊、1个健康驿站、1个健康广场和1个健康园地。”宁波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公共卫生医师徐倩倩告诉记者,“例如,健康食堂要至少有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通过摆放体重计、BMI尺、食物模型、膳食平衡宝塔等方式,提供低盐低油菜品,保证一种粗加工粮食类、薯类的供应,提供并鼓励奶类、豆类、新鲜果蔬消费,避免高脂、高糖和碳酸饮料的供应,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人们健康生活,预防慢性病。”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