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喜欢的职业,梦想刚刚起航,一边是中风的父亲,瘫痪在床。是留在都市继续梦想,还是回到乡下老家照顾父亲?
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长街镇下湾塘村的80后小伙麻志丹作出了自己的抉择——放弃梦想,回家照顾父亲。
麻志丹说,这是我做儿子应尽的责任。
没有比照顾父亲
更重要的责任
麻志丹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上班,拿着一个月四五千的工资,本来日子过得也算安逸。麻志丹自小就很喜欢和文字打交道,在杭州企业里工作几年后便到上海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开设了一家网站——上海清新中文网。由于种种原因网站经营不善关闭,但他热爱文字的热情依旧不减,进入台湾鲜鲜出版社成为了一名编辑。
2003年母亲意外过世,给这个普通的家庭一个不小的打击。2004年,父亲只身外出打工期间,患上严重的脑血栓,被送往医院抢救。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父亲脑血栓反复发作,先后住院5次。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外债。父亲被诊断为二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
麻志丹告诉记者,在父亲病倒期间,弟弟跟姑姑轮流照顾。原先父亲还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第五次脑血栓之后,父亲就彻底瘫痪在床,需要人全天陪护。姑姑年岁大了,不可能每天守在父亲床前,弟弟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一个年轻小伙也不擅长照顾老人。想请一个保姆,看到父亲的样子,很多人都拒绝了。
麻志丹说,那段时间,自己想过很多办法,内心也有过多次挣扎。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回到老家,一心一意照顾父亲。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他的想法。“父亲需要亲人的陪伴。”麻志丹坚定地说,“所有的东西比起来,没有比照顾父亲更重要的责任。在他最困难的岁月里,我想我应该守在他身旁,尽尽自己的孝心。”
2012年3月,麻志丹辞职回到长街。
在父亲床前尽孝
是他最满足的事
将无法下床的父亲搀下床如厕,父亲140余斤的身体,一次就能把他累出一身汗;为父亲擦身,并将脏衣服洗净;自己动手种菜做饭,收拾家务……两年多时间里,麻志丹从一个对家务事一窍不通的“80后”,华丽转身为将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心应手的家庭“煮男”。
第一次做饭,他炒土豆丝,没有放油直接往锅里放了土豆丝,结果可想而知,土豆丝全焦了。后来,他向奶奶请教做菜的方法,从一无所知到慢慢有了自己的拿手菜,不仅会炒菜,连鱼、肉也能烧出很好的味道。
为了节省开支,麻志丹还学着自己种菜。第一次种青菜,因为浇水过多而导致种子腐烂,两排青菜只有两三颗发芽。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如今麻志丹不仅会种青菜,还收获了不少土豆、番茄、红薯。
除了照顾父亲的吃喝拉撒,麻志丹还要开解父亲的心情。他的伯父麻万军告诉记者,由于麻志丹父亲身有疾病,总是发脾气,经常能听到父亲呵斥麻志丹的声音,却从未听到麻志丹的怨言。麻志丹反而总是细心地劝导父亲,抚平情绪。
久病床前有孝子。“不说别的,能够坚持照顾父亲,这样的年轻人难得!”下湾塘村村主任梅义党赞不绝口。他说,现在村里人只要提起麻志丹,没有不说好的。
小小微心愿
有份稳定的工作
现在,麻志丹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7:30起床,为父亲穿衣洗脸,做好早饭服侍父亲吃下。午饭和晚饭时间,他也照样自己动手做饭、喂饭。其余大部分时间守在父亲身边,随时照料父亲的生活起居,收拾家务。
自2012年3月份回到长街以来,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2年有余,但是麻志丹毫无怨言,说起在上海的工作,麻志丹也不觉得遗憾。他说,工作以后可以再找,事业可以晚点再拼搏,但是陪伴父亲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能弥补。
让麻志丹感到幸福的是,父亲的身体比以前康健了许多。现在,父亲能够简单地说一些话,做一些简单的交流,还能坐轮椅到村里溜达溜达。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记者跟他打招呼,也是笑眯眯的。
麻志丹现在有个心愿,便是在家附近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既能有所收入,也能就近照顾父亲。
(记者王银宁通讯员葛棉棉)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