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骗者近90%为老年人
今年2月,江东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非法集资案。从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80后”的张某与杨某、梁某等人以广东兆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杭州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广东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等名义,以支付高额利息为诱饵,采取推销会员制消费、区域合作及直接借款等方式,在宁波范围内发展客户共319人,吸收公众存款8307.8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83万余元。
这是该院截至目前所审理的涉及受害人最多的一起非法集资案。值得关注的是,受害人绝大部分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江东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谢庭长介绍,在非法集资案件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的特别多,有些案件的受害人甚至全部为老年人。据统计,该院2013年共受理集资类案件7件,涉及被害人总数共816人,为2009年受理集资类案件被害人总数的3.61倍。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超过700人,约占总人数的90%。
从案件类型来看,针对老年人的诱惑手段很多,虽然说法不同,但行骗手段大同小异。大多打生态、保健、健康投资等旗号,同时以“高回报”、“高收益”、“高利息”、“高返利”等方式相诱惑,配合旅游、讲座等,获取老年人信任。
缘何“受伤”的多是老年人
为何老年人更容易中非法集资的圈套?甚至如喝了迷魂汤一样,将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变成了不法分子的“战利品”。
法律人士分析,不少居心叵测之人就是利用了一些老年人“较强投机心理、较弱判断能力”的弱点,专门设计了针对老年人的圈钱方案。
一方面,由于银行利息低,许多老年人不愿意把退休金、养老金等存进银行,他们期待有更多的回报;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投资渠道狭窄,金融知识相对缺乏,理财方式单一。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遇到自以为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容易头脑发热,不去有关单位核实投资公司情况,不考虑投资的风险大小,被一时假象所迷惑,不计后果而盲目投资。甚至有些老年人在投资之前故意避开子女,生怕遭到阻拦。
同时,一些独居和空巢老人,因缺乏情感慰藉和关注,经常感到被边缘化,不法分子就利用老人精神空虚的弱点,主动嘘寒问暖后行骗。还有小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以往的社会角色,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担心被小辈看不起,往往希望通过某些成功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类心理很容易被骗子利用。
时刻谨记不贪利不轻信
要老年人避免上非法集资的当,最根本的还是要降低自身的投机心理,不贪图高回报率,对回报率明显高于合理水平的承诺要仔细思量。不轻信、不从众,对不法分子编织的“美好前景”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时,公司、企业采用研讨会、推介会、讲座、传单、手机短信以及其他变相公开方式,介绍、许诺固定回报面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对此应当特别警惕。如果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可以多向行政机关包括证监、银监、工商等部门咨询。在投资时也要多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
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对子女而言,要“常回家看看”,对父母多些关心,避免他们由于精神空虚而上当受骗。记者/董小芳 通讯员/桂凌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