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医护人员展示患者的串珠作品。
栩栩如生的玫瑰,精致实用的纸巾盒、杯垫、挂饰……在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康复中心编织室摆台上,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在护管阿姨的指导下,编织区里的几位“学员”正串珠引线,专心致志编织着“海绵宝宝”挂饰。
“这些是患者们花费了很多心血编织的作品。”康复中心精神科护师赵楠楠向记者展示一件件作品。
县三院精神科康复中心成立于2012年底,通过近两年运行,中心除运动休闲中心、棋牌室、阅览室外,单独的老年活动室、编织室、脑波室、视听室也逐渐完善,受到广大康复患者欢迎。
“特别是编织室,最受年轻女患者的欢迎。”赵楠楠说,编织室设立之初,大家为“课程”煞费苦心。“想过丝袜花、绢花、打毛衣,但考虑长针、钳子、剪刀等利器不安全,最终选择了串珠编织。”
串珠编织的材料都在网上购买,为教导方便,中心医护人员还人人自学了串珠编织技艺。而编织对提高康复患者们的生活能力也是显而易见。“很多患者长期住院服药,手脚协调性及反应能力较差,通过练习,提升很快。”赵楠楠介绍。现在,“学员”们已经从最初的手把手教发展到了能够独立完成小件作品。
不过,随着“学员”康复向好,医务人员也为累积的上百件作品的“归处”发愁。“这些东西漂亮精致又实用,闲置在柜子里很浪费,特别希望有人来买。”县三院副院长戴天刚介绍,精神患者制作的手工艺品销售渠道非常有限,现在唯一的销售渠道,就是院里的医护人员。
“院里大多数患者家境贫寒,到康复治疗已很不容易,如果能通过编织作品,在提升自身动手能力的同时挣点手工费,对他们是莫大的鼓励。”戴天刚说,精神患者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努力,期待社会的“喝彩”。(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黄薇芝)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