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宝兴巷:甬上西泠名流云集 曾走出艺林泰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6-15 07:13:05   稿源: 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宝兴巷的东首,有幢典雅气派的清代建筑,系清咸丰翰林赵佑宸(赵叔孺之父)所建,主体建筑坐西朝东,现存一主楼、南北二厢房及附房(不包括伏跗室)组成三合院式院落,总占地面积1259平方米。这座古朴精致的清代建筑,曾是我国近代艺林泰斗赵叔孺的故居。

  赵叔孺(1874年-1945年),字献忱,晚号二弩老人,世居宁波水凫桥(今宝兴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赵叔孺无不精擅,尤擅画马,时人有“一马黄金十斛”之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赵叔孺的鞍马、吴湖帆的山水、冯超然的人物、吴待秋的花卉,有“四家绝技”之称誉。

  从宝兴巷走出的赵叔孺,还活跃于海上印坛。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所言:“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岳老(吴昌硕),和平至赵叔老(赵叔孺),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

  2、橙黄橘绿伏跗室

  赵叔孺多居上海,虽还时常回乡小住,但毕竟祖宅空余较多,因此,将前院出售给了冯贞群。冯贞群(1886年-1962年),字孟颛。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曾任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历时十年,主持重修天一阁、修建白云庄、保护三忠墓等文物古迹。冯贞群去世后,其后人遵其遗愿,将其所居的伏跗室和三万余卷藏书等悉数捐献给国家,今已辟为伏跗室纪念室。

  伏跗室在孝闻街与永寿街交界的西南角上,大门朝东,贴着街。在都是青砖黛瓦的时代,不觉得起眼,在高楼大厦里,更不显眼。

  一个小院落,有一棵大橘树,谁也不知道这棵橘树多少年了,估计和房子的年纪差不多,据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说,她出生的时候,这棵橘树就有了。这棵橘树不是一般的橘树,叫“代代橘”,春天开花,花香浓郁,花落结果,果色橙黄,果子可以数年不凋,老果宿存,新果续生,几代果实“数世同堂”,所以名之“代代橘”,果子还可以入药。由此想起苏东坡的诗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而这个院落却是一年四季橙黄橘绿。

  伏跗室的名字取典于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而伏跗两字又非常符合宁波人的个性,低调、不张扬、务实。像伏跗室主人冯贞群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小好学爱书,不光精于目录版本学,也精于金石学,著有《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伏跗室书目》、《钱忠介公肃乐年谱》、《鄞城古甓录》等,书楼藏书十万多卷,碑石拓本四百余种,藏书有许多善本,其中不少是宋椠本、元明清刻本、手稿原本。

  看着伏跗室陈列窗里的老照片、冯贞群的手迹,令人感动,在院子里徘徊良久,还看到橘树下有一个防空洞,据说是先生当时为了躲避抗日战争时日军轰炸而造的,他誓与爱书共存亡。在宁波沦陷期间,他杜门潜居,伏处跗坐,俨然“躲进小楼成一统”,可见先生又把“伏跗”中的低调、不张扬、务实上升成一种硬气、傲骨、大义凛然。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