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印刻在嘉兴人生活中的大运河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6-16 07:34:09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宁波晚报记者 金晓

千百年前,悠悠大运河水从嘉兴穿城而过,它让这座处于江南一隅的古城告别了长期封闭的状态,成为了“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水运交通要地。千百年后的今天,河边的一个个历史遗迹或已消失不见,但大运河对这座古城的影响却依然印刻在嘉兴人的生活点滴中。

长安镇因大运河成为江南名镇

下午两三点,嘉兴长安镇的中街上行人寥寥,开了一家磨刀店的杭福泉在店门口拉起了遮阳布休息。说起大运河,他指着自己店后面那条并不宽阔的河道说:“这就是大运河,(南宋的)皇帝从南京去往杭州,坐的船就从这里经过的。”

据历史记载,在元末张士诚凿通杭州至余杭塘栖的运河之前,流经长安的上塘河,历来为江南运河的主干道。其中,长安镇是水陆要冲、交通枢纽。旧时长安,车船喧嚣,商铺林立,是江南名镇之一。到了明清时,长安依然是重要的米粮转运中心,长安米市曾名列“江南三大米市”之一。

此外,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项创举让今天的长安人依然自豪不已。那就是,江南运河上规模最大的运河设施之一长安闸。由于长安镇居上、下河的交接区域,唐宋时期开始,这里就设有闸坝,处理上下悬河的通航。此后经过历代创新改善,最终形成了三闸两澳复式结构,通过各设施的联合运用,达到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代表了当时水利航运设施建设的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长安闸已废弃不用,运河上没有了来往船只,中街上也已找不到一丝繁华气息,但很多老长安人依然守着运河,依着过去的方式过着日子。杭福泉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来不走街串巷地去兜生意,而是守着运河边的这家磨刀店,他笑着说:“只要信得过我的手艺,大家就会把要磨的刀拿过来。”现在,除了一些老顾客把家用的菜刀、剪刀送来,海宁的一些皮革厂也把裁皮革的刀送到杭福泉这儿来磨。

嘉兴肉粽出自金华兰溪人之手

昔日繁华热闹的长安镇是嘉兴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历史上,整个嘉兴作为连接苏杭、沟通南北的水运交通要地,曾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文人,他们带来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或多或少都对嘉兴产生了影响。据嘉兴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崔泉森介绍,当时来自各地的不同文化、习俗乃至饮食习惯,都在嘉兴这座城市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中,最具特色的是肉粽。“嘉兴肉粽的产生其实也与大运河有关系。”崔泉森说,“以前嘉兴人吃的是比较小巧玲珑的甜粽和白粽,现在外形比较大的嘉兴肉粽最早并不是嘉兴人做出来的,而是到嘉兴来的金华兰溪人做的。”很早以前,嘉兴的南门有个运河码头,那里有很多搬运工,他们每天搬运货物要消耗很多体力。其中有几个金华兰溪人就做了大肉粽当主食,这可以说是嘉兴肉粽的“雏形”。

巧合的是,嘉兴粽子老字号“五芳斋”最初也是由金华兰溪人创办的。“除了嘉兴粽子,从嘉兴人的早餐中能看出运河带来的北方饮食习惯。”崔泉森介绍说,如今,很多嘉兴人早饭喜欢吃羊肉面,“一般都是到面馆先点上二两红烧羊肉就着酒吃,喝完了酒,再把吃剩的羊肉加上面做成羊肉面吃。”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