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胡瑾中 通讯员 陈莹)近日,我市城南小学茅红叶老师因突发脑出血倒下,送医院途中陷入昏迷,再也没有醒来。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疾病?检查能及时发现吗?平时要如何注意预防?昨天,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抢救茅红叶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章卫桥。
一般的头颅检查很难明确查出该病
章卫桥坦言:“茅红叶患的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性较大,这种病是脑血管因各种原因导致管壁损伤,在血流不断冲击下向外膨出,形成囊泡样的改变,极易破裂出血,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他说,像茅红叶这样的病人,目前我市每年有100余例,约有1/3的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未来得及到医院就已死亡。出过血的动脉瘤再次破裂概率及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二次破裂出血后死亡率达60%~80%。
“从病史分析看,茅红叶生前脑部有过少量出血,因此出现头痛、颈部疼痛等警示症状,如果不选择做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话,一般的头颅CT平扫、磁共振等检查不一定能明确查出该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后,病情表现也轻重不一。”章卫桥说,颅内动脉瘤(应该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为6-35.3/10万,一般认为,40~60岁为高发期。国际常用Hunt五级分类法: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四级,半昏述、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部分患者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
章卫桥说,颅内动脉瘤破裂以后,如果病情进展较慢,通过普通CT扫描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进一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有否患有颅内动脉瘤。也有的是因为动脉瘤压迫到了神经,导致眼睑下垂、面部疼痛等,或者是压迫其他脑组织出现相应的症状,做相应的检查后,可能及时发现有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后,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似乎有上升趋势,发病人群呈年轻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最年轻的颅内动脉瘤病人仅18岁。”章卫桥表示,国内对该病重视是从2000年前后开始的,由于血管硬化遗传起一定作用,在对付颅内动脉瘤疾病上,还有许多医学难题尚未解决,希望社会各界对凶险性、死亡致残率极高的该种疾病要有所了解,以此增加对疾病的预防,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对于已有动脉瘤潜在疾病的患者,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十分必要。如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治愈咳嗽、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对颅内压的影响,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动脉瘤破裂后,要防止再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良的声和光刺激,最好将病人置于ICU进行监护。
那么,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呢,章卫桥说,开颅夹闭脑动脉瘤蒂是最理想的方法,应属首选。因为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能够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若采取保守治疗约70%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危险性高。目前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
病情属于一、二级的病人,应尽早做脑血管造影,争取在一周内进行手术。病情属于三级或三级以上的病人,如出血严重,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症状,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待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办法,一是采取将特制的弹簧圈栓塞到动脉瘤体内,阻止血液进入;二是开刀将“囊泡口子”扎住,把动脉瘤排除在血液循环外。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