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余姚丈亭:改善沿河居民生活条件和运河遗产保护不矛盾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6-24 08:02:13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改善沿河居民生活条件和运河遗产保护并不矛盾

丈亭老街沿河民居

□宁波晚报记者 顾嘉懿/文 王鹏/摄

随着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斗门、丈亭、慈江、三江口、庆安会馆等众多市民熟悉的堰坝、渡口、河道、会馆,一同迎来了它们的全新头衔:世界文化遗产。面对身边这份巨大的荣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从昨天开始,已经行走了两个月的“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将花三天的时间“走”最后一站———宁波,对宁波的“二段一点”来一番最新的世遗之旅。

斗门:已加大对河道保洁的投入

余姚马渚镇斗门村,位于虞余运河与姚江的相交处。作为中国大运河宁波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二段一点”中的一段,虞余运河西起上虞百官街道赵家村曹娥江边,终点在余姚斗门村。据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办负责人江怀海介绍,斗门是古代对水利设施的叫法,后引用为村庄名。早在南宋时,这里已建有陡门、闸坝等设施,后几经废建。

现在遗存的老闸是1952年修建的,闸上的“爱国增产水闸”几个字透露出时代特征,“闸口可以控制水位,旁边河岸边的坡道则方便铺上淤泥,靠人力、畜力拖着船只通过”,典籍所载“挽舟而过”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种老式“拖”船法很快便不能满足船只往来的需求了,十年后,斗门人民在50米外新建厢式船闸取代老闸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浙东运河改造,斗门河道裁弯取直,机械化的斗门新闸建起,只是今日亦鲜有船只过闸。

“随着航运功能的减弱及至丧失,运河更多体现出的是在城市排水和灌溉中起到的作用,”马渚镇宣传委员李渭清表示,“姚西北的水,大多通过这段河道汇入姚江往东排”。

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斗门老闸河道边有两堆不曾清理的垃圾,河面漂浮的油渍和绿藻时入眼帘;从新闸通过、上游带下来的水葫芦如过江之鲫,沿河绵延几公里,河段水质的优化治理可谓迫在眉睫。对此,李渭清解释,“今年年初,镇里对河道保洁的投入已从之前的40多万元扩大到160多万元,目前,按照镇里规定,全镇河道保洁有责任分区,每两天安排人清理一次,也有专门的河长定期巡视。”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河道治理的进度和强度是否会加大?李渭清表示“会抓紧,当然第一是要保护,各方面指标跟文化局要求的标准对牢”,“但是,也要根据我们具体的情况保护”,在她看来,“马渚镇有三个点(西横河闸、斗门老闸、斗门新闸),我们压力有点大。”

丈亭:改善沿河居民居住条件和遗产保护不矛盾

姚江东流至丈亭后分为两支,一支南去宁波,一支北往慈城。站在丈亭老街一座公路桥向西眺望,可见丈亭三江口在下过两天雨之后,水势浩渺。《四明志》记载:慈溪江分流处有石矶十七八丈,筑方丈亭其上,旧曰丈亭。此地以水陆交通便捷,商贸发达著称,为宁绍水陆重镇,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在丈亭老街,65岁老人茅康芬迎面走来。她在这条老街上住了48年,自从嫁到丈亭就没离开过。“40多年前是吃河水的,洗澡、游泳都在这河里。现在河水可以洗衣服,洗菜早就不行了”。如今,茅康芬对运河的记忆更多是“发大水”,“去年10月7日发大水,淹到腰这里啦,前年也淹进两次,在膝盖这里”。因为频繁发大水,丈亭老街沿河的50多户人家7月份就将面临拆迁,“拆掉,修江塘”。茅康芬的家就在拆迁之列,“下了两天雨,就要担心进水。”

然而,丈亭老街属于运河遗产的保护范畴,拆迁与否并不能轻易决定。记者就此询问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办负责人江怀海,“改善沿河居民生活条件也属遗产保护的范畴之内,这和运河遗产保护是统一的,并不矛盾”。江怀海和文保团队也来过老街好几次,了解到老街居民的生活确实因为汛期洪涝灾害而受很大影响。江怀海表示,运河遗产保护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应该秉持两个原则,“第一是坚持程序的规范性,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依法整治遗产本体和缓冲区内相关文物。第二是共赢,在面临各地区的具体问题时,操作的方式方法要跟水利部门、当地政府和文保部门协商,如何既保护遗产,又能改善当地居民生活。像丈亭这样的情况,小范围拆迁应该是允许的,这也是寻求双方利益的共赢”。在后申遗时代,“保护运河遗产是永恒的主题”。

64岁的叶根法在丈亭住了一辈子,谈到运河申遗成功一事,他像背书一样很溜地说出“我们是浙江运河宁波段,余姚丈亭三江口经慈城,长23公里,是吧”,让前去采访的我们暗暗吃惊。“我在新闻上看到的,这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啊!”叶根法希望这里能得到合理开发,“上半年已经有旅游团来过了,修整一下很好的”。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