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宁波:家门口的世界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6-24 08:02:13   稿源: 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水上浮萍丛生 遗产区内老房子面临拆迁

丈亭三江口。记者 王鹏 摄

河边浣洗衣裳的老妪,一池荡漾开来的碎浮萍,欸乃的摇橹声声,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那些熟悉的风景成了世界遗产。它们不仅是我们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要比以往更珍惜它,爱护它。

昨天,《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采访团第二十七站,来到了家门口宁波。爱之深,责之切,一路走来,只感到忧心忡忡。

水上杂乱的浮萍,沿岸边未清理的垃圾堆,丈亭老街的遗产区面临拆迁,世界文化遗产亟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东南商报记者  陈也喆 

逆流挽舟,水生浮萍

余姚马渚镇斗门村,是一个因水利设施而命名的村落。

斗门村依着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而建,这里已不是昔日的寻常河道,而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条河道。

负责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工作的宁波市文保所副所长江怀海说,斗门,是古代对水利设施的叫法。早在南宋时,这里就有闸坝等设施。

如今遗存的老闸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闸门可以控制水位,两边用石板铺就的斜坡可以过船。

我不禁想起,文保专家杨古城曾说,历史上对宁波段的航运记载,比较详细的是朝鲜人崔溥所写的《漂海录》。那段记载,多次提到过“挽舟”。

挽舟指的就是把河底的淤泥涂到斜坡面上,起到润滑作用,再牵引船只过闸门。逆流挽舟,风生水起,这是那个年代过船的方式。

如今,这里的航运功能已经很弱,几乎没有船只通过。只用于老百姓日常的排水与灌溉。

不远处的斗门新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已是机械设施,底下的河道也早已没有航运功能。

让人痛心的是,河里的浮萍,绵延数里,漂浮而来。

今年60岁的村民秦来芳说,这条河,以前还用来淘米洗衣,现在不淘米了,水太脏了。

马渚镇宣传委员李渭清说:“从今年开始,全镇河道保洁的投入从去年的40多万元,提高到160万元,并安排河道巡视员监督,以后一定加强保洁力度。”

潮起潮落,留客留诗

丈亭三江口,是世界遗产名录中浙东运河宁波段的起点。

以前,东去宁波、慈城,西去余姚、杭州,甚至北上京城,都要在丈亭三江口坐船。南来北往的物资,也要运经这里上岸。

潮涨则西往,潮落则东行。潮水留客,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诗句。

“轧轧橹声急,苍苍江日低。吾行有定止,潮汐自东西。”这是王安石《泊姚江》中的诗句。

“姚江乘潮潮始生,长亭却趁落潮行。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柔橹声”。这是陆游的《发丈亭》。

这些诗句,可见昔日丈亭三江口的繁盛与闹猛。

在镇上开杂货铺的李爱国今年57岁。他说,小时候,门前的这条河道每天有好几百艘大船来往,如今只有几有零散的小渔船。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那条河是全镇人的生活用水来源。

保护与安全的纠结

丈亭老街全长不足300米,蜿蜒的青石板路3米宽,一座小桥把老街分成东街与西街。

走到西街的时候,突然丝雨成阵。木结构房子的屋檐下,正好容得下一个人躲雨。雨水涓涓地从回廊雨檐下滴落,美得像一幅画。

一张白纸黑字的告示很突兀地映入眼帘:《姚江丈亭集镇段防洪堤坝建设工程房屋模拟征收补偿方案》。“沿河边的房子七八月份就要拆啦,岸堤太低了,雨多下几天,水都要漫出来。去年菲特台风过境时,水都淹没脖子了。”一旁的李爱国说。

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固然重要,可这里是世界遗产区,这样拆迁,是否合理呢?江怀海说,根据世界遗产的标准,河堤5米内范围都算遗产区。这样算的话,沿岸的房子,一部分属于遗产区,另一部分则不是。

拆迁是为了修筑防洪堤坝,这一带房子的水位很低,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影响居民的生活,因此亟待整治。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世界遗产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江怀海说,在程序上规范有序,可以做到既保护遗产,又保护百姓安全。目前,宁波市申遗办正在与各方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