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保存着1986年4月的工分簿。 |
延续:黄金时代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工分村”至今活着的真谛也许就是大家拥抱着共同的理想:快乐劳动、幸福生活。
俞根永老人是山村第一代拓荒人,当年上山时才6岁,他从放牛娃做起,10岁参加劳动时挣2分工分,那时每工仅两角钱。他说:“由于没文化、没技术,下山打工厂里不一定要我,在村里劳动只要抡抡锄头撒撒肥料这些老活儿,没有思想压力,到年底分红时就能拿6万余元钱,不论到哪儿上班都比不过挣工分收入。”去年,全村19户人家创造了9万多工分,村集体发了130余万元钱。
在望海岗,村民只要年满60岁,如果不想参加劳动,男村民每月可领900元生活费,女村民每月500元,但该村年逾六旬的老人基本上不会闲在家里。
78岁的俞日招,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现在仍每天下地干活。村里为了照顾老人,只派一些最简单的活,日工分为9.5分。“一个人待在家里无事可干,不如参加村里劳动挣工分有趣,到年底还可分到5万多元钱。”老人说,他要干到做不动活为止。
行走在望海岗,会有一种来到“大家庭”的感觉。村口,一字排开24幢排屋彰显着现代气息,统一的外立面,一至三楼铺着大理石、地砖,楼梯安装木结构扶手,一楼是大客厅、厨房间和堆放农具、化肥农药的杂货间,二、三楼有6个房间,房间精装修,每个楼层都有卫生间。
“2008年,村里出资400万元,统一建造后分给村民住。” 俞志军说,村民自己不需花一分钱。
“连装修都是由村里统一出钱。全村男女老少的医疗保险及水、电费都全由村集体支付。” 俞根永老人开心地说,村里哪户人家办红白喜事,村里就停工三天,全村人都来帮忙凑热闹,村里的会计会给每位村民记上工分。
难怪,望海岗村民外出时,身上从不带钥匙,因为至今仍旧“夜不闭户,路不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