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草根到贵族
长河人有传统,不但从小教孩子编织草帽,还给他们讲草帽的历史———长河草帽的故事一代代口口相传。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荷花渐渐了解草帽对于长河人的意义,也理解了为什么草帽能如此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每个长河家庭的日常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长河镇是靠着草帽成长发展起来的。
长河草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勤俭淳朴的长河先民就地取材,用滩涂上野生的萱麻编织麻网、麻绳、麻衣等以备家用,这是长河草编的雏形。
1915年,长河草帽迎来最荣光的日子。在巴拿马万国出口展会上,长河草帽惊艳四座,获得了三等奖。从此,长河草帽走出国门。这成了慈溪最早的外贸生意。
几年后,上海一家法国洋行的老板慕名来到长河。当这位生意人发现长河的草编凉帽工艺精湛、价格低廉,从中看到了商机,便从南洋采购金丝草,到长河发放,编成草帽后再收购销往欧美各国。
金丝草传入后,长河金丝草帽以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洁白无瑕等特点而畅销海内外,从而铸就起长河草帽的辉煌。
长河金丝草帽,盛行于西方上层社会女士的交际场中,在欧美市场有着良好声誉。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夫人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都曾戴过长河金丝草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举行结婚盛典时,新娘也要戴一顶长河金丝草帽,方显高贵华美。
“十里长河无闲女,村村都是编帽人。巴拿马展奖金鼎,英皇爱作皇冠顶。”这句民谣至今还在长河广为流传。当时的帽行门联是这么写的:长河之滨,姑娘母亲手巧,几束飘飘金丝,编织头上彩云,打扮女皇陛下,丰姿绰约靓且丽;潮塘路上,诗人战士心仪,一顶翩翩草帽,特写时代风尚,馈赠国际友人,风度潇洒倜而傥。
3 草帽撑起的长河人家
周荷花小时候编的就是这种金丝草帽。原料由外商提供,非常紧缺。聪明的长河人摸索发现,地里的麦秆、海涂上的咸草等都是可用之材。他们还给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杂草”取了优雅的名字:南特草(南方特有之意)、溪草(生长慈溪之意)。
编好的样品送到国外,令他们惊喜的是,因为价格便宜,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从此,草帽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属,平民百姓也戴上了长河草帽。
长河草帽业因此更加兴盛,中外商家纷纷到长河设立草帽行,草帽外销量不断增加,编织人员也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长河为中心的金丝草帽产业网络。
周荷花清楚地记着,当时长河十里长街,商贾云集,帽行林立,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家,从七八岁的孩子到四五十岁的妇女都竞相传习,上万人不分白天黑夜地编织草帽。
早上,全村妇女赶到帽行领原材料(有席草、蒲草和金丝草),队伍排得老长。傍晚时分,村口准时架起秤杆,回收做好的草帽。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