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朱道初
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浙江省特级教师。喜好文史,笔耕不辍,撰写散文、随笔、论文等多篇,有个人专著七种,由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出版。
镇海桕墅方家族故居
镇海桕墅方祠堂碑记
近来,网上流传一则关于宁波桕墅方商帮鼻祖方亨宁(1772—1840)的轶文,据说这段文字见于《方氏族谱》,是方亨宁教诲同族年轻人的话。原文如下:“升斗之粮,非可幸也;菽水之奉,不可待也。诚循循自勉于儒行,则贾与士等耳。奚必轩彼轾此,薄之弗为?”意思是:(每家应该有足够的储备粮)光凭家里仅有的一点余粮是不可以庆幸的;(对父母的赡养应该早有准备)指望着将来是等不住的。(这两句话言下之意就是:既然经济困难,那就应该快去挣钱。)果真能够勉力遵循儒家的行为规范来处世行事,那么商人的地位和士人的地位应该在同一个档次上,何必硬要将商人和士人的地位分出高低贵贱,因而轻视商人而不肯放手去经商呢?
因为原话是文言,而且用典较多,阅读起来比较费解,所以连在网上做解释的学人也会作出误解,说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古人历来重(视)读书人”。这么一解释,可委屈了方亨宁这位宁波商帮的巨擘,他的本意竟被颠了个倒。因为他在这里强调的根本不是什么重视读书人,而恰恰相反是劝人重视经商,只不过他还同时强调经商须砥砺“儒行”(儒家的行为规范),认为“儒行”是每个商人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
方亨宁提倡经商要“勉于儒行”,不只是说说而已,他可是身体力行,为后人作了表率。方亨宁字建康,国学生,桕墅方勇闯上海滩的开拓者。他出身寒门,12岁就不得已辍学做小生意,后来只身去上海经商,其间困穷到了靠典卖旧衣被度日。忍饥挨冻奋斗不息,艰难困苦积累多年,他的糖行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在上海滩打开了局面。其时族弟方亨黉(1783—1846),号介堂,也在1821年前后以运销食糖起家,在沪开设方义和糖行,成为沪上同业巨擘,于是他们出面召集桕墅方家族兄弟来上海谋事。此后方氏家族兢兢业业,业务日兴。方氏一门财名满乡里,方亨宁兄弟也理所当然成为桕墅方方家在上海的第一代创业者。
舍命维护四明公所
早在乾隆嘉庆年代,到上海谋生的宁波人越来越多,依靠旅居上海的宁波人“一文善愿”活动的收入(每人每天捐一文钱,六十天为一“小愿”),购买小北门一带30亩土地,宁波人建成了“寄柩殡舍”和“关帝殿”。不过由于当时四明公所没有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建筑难免日趋破败,里边棺柩堆积,荒芜不堪。到了道光十一年(1831),事业有成的方亨宁兄弟领头发起重修,推广坟冢地以增建停尸殡舍,设立“赊材所”来赊卖棺材,并将棺材定期派船运送回甬,让逝者“魂兮归里”,这些举措大得旅沪甬人之心。
道光二十三年(1843),方氏儿辈方仁照(润斋)、仁荣(方椿)等遵承遗志,携同公所其他董事禀告上海道台,将公所土地编入官图,准予免去租赋。而当公所房屋被毁于小刀会兵火之后,方氏兄弟又带头捐资重建,公所进而增建扩大,成为旅沪宁波人的集会场所。然而“五口通商”后这块地段被划入为法租界管辖范围以后,麻烦不断发生。先是法租界当局策划平冢地,夺屋舍。方仁荣等率众向上海道台衙门申诉,懂英文、善谈判的方仁孝则进入法领事馆进行辩论,总算让法租界当局暂时放弃了对四明公所的觊觎。然而时隔13年之后,法租界当局又要求四明公所向他们缴纳赋税,遭到了公所的拒绝后,又下令新辟贯穿四明公所的道路,并立即派员到现场勘测。公所领袖方继手持以前订立的地界文书据理力争。被激怒的宁波人及支持者则聚集在公所周围抗议。当抗议者包围法租界路政管理所负责人的宅院时,该负责人竟在楼上向人群开枪,当场打死一人。抗议者愤怒难耐,放火烧毁了凶手住所。法租界出动巡捕镇压,一日之内共打死6人,伤者无数,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四明公所血案”。
光绪四年(1878),上海道与法国驻沪领事订立了《四明公所公立议单》,协议规定:“此后法国租界内四明公所房屋冢地,永归宁波董事经管,免其迁移。凡冢地之内,永不得筑路、开沟、造房、种植,致损葬棺。由本总领事特饬公董局,令巡捕随时照料,以全善举,而敦和好”。清廷为此拿出3.7万两“偿银”,作为对冲突中受损失的法国及意大利、奥地利侨民的补偿,法国人从中提取7千两作为冲突中死难中国人的抚恤金。公所立碑记事,名曰《为四明公所血案结案碑》。
可是,20年以后又发生第二次四明公所血案。事件缘起于法国公董局不顾信义,借口建造学校和医院,欲强行征收公所部分地产,遭到四明公所拒绝后,悍然派遣法国兵舰“侦察”号陆战队弁兵拆毁公所围墙,强行进驻,并开枪打死两名阻止拆墙的中国人。方氏家族与董事会及其他成员奔走相告,宁波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船员离船,受雇于西人的厨师、保姆等均相继离去。法租界当局调动大批军力,封锁路口,枪杀17名无辜市民,是谓第二次“四明公所血案”。
期间,方继善虽因罹疾回家卧养,但心系公所,多次写信至上海,嘱咐公所董事会继续通过上海道台同法方交涉。最后,法租界当局迫于各方压力,再次被迫承认四明公所归宁波人所有,并给予地契文书。
经商讲究信誉
桕墅方方家善于经商,讲究商业信誉。光绪七年(1881),方仰峰在杭州开办方裕和南北货商行,其中以经营火腿最为著名。说起方氏经商之道,百余年来杭人一直津津乐道。
方裕和营销的金华火腿驰名中外,声誉极高,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优质奖状。究其原因,一是选好货源:部分采自金华,大部采自东阳蒋村。蒋村腌制的火腿为上品,号称“雪舫蒋腿”,上面盖有黑色印章。方裕和为了保持火腿特色,每腿份量控制在五六斤以内,且订立协议:预付金额,翌年交货。方裕和预付款项的办法,很受腌制商的欢迎,因为腌制商可利用预付资金,增加制腿数量。预付款的利息是扣除的,所以进货价格也较为便宜。一旦火腿登场,方裕和首获挑选权利。
二是把住进货关口。方裕和采购的火腿都要符合严格的条件:原料非要名为“两头乌”的良种猪不可,而且必须是冬天的猪腿。“两头乌”猪爪细,腿肉肥瘦适宜,骨骼比重低于一般猪4%左右。
三是有一支强劲的技术力量。方裕和老师傅都熟悉火腿腌制方法:要过腌制关、洗晒关、发酵关,不能过咸过淡,洗晒要适时,发酵要过两个月,其间务须精心照料。方裕和的栈房有30多个工人,经常翻、扪、挂、揩抹,剔去火腿外层的杂质,在上柜发售前还要擦油上光。柜上刀手技术精湛,能做到“三准”:一刀准、一秤准、分档准。
致富不忘行善
方亨宁长子方仁高(1811~1890)在沪甬商界影响很大,他继承父亲糖行业,并经营钱庄业,获得大规模扩展,是桕墅方方家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方仁高深深体会父辈白手起家的辛劳,生平饮食起居力求俭朴,还秉承父亲遗愿,在家乡方氏宗祠一旁兴建了著名的“宝善义庄”。
晚清著名史学家俞樾在同治十一年(1872)为宝善义庄和撰写了义庄记,桕墅方另有余庆堂义庄,俞樾称赞这两个义庄“意美法良”,即不但用意美好,令人赞叹,而且办法周到,可操作性强,足见用心良苦,不愧是宁波商帮的佼佼者所为。
宝善义庄拥有良田1200亩,房屋57间,偏屋作义仓,里面堆稻谷粮食,每逢初一、十五开仓放粮,接济食物不足的族人和乡邻。另一侧偏屋叠满了空棺材,以备穷困人家救济之用,凡方姓或外姓穷人去世以后,若因家境贫寒,购买不起棺材,都可以来这里申领一口。冬天来临,义庄免费提供棉衣,舍施给受冻之人;夏天,义庄也为众人免费提供药物。至于本族鳏寡孤独废疾及贫困不能自给的人,义庄每月会送给口粮,其人死亡以后会给予棺葬。此外,义庄为族内婚嫁喜事添办嫁妆,分发喜钱。还为族内兴办了教育孩子的义塾,聘请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义务教育。义庄竭力鼓励族内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凡同族才俊前去县城县学参加县试,或进一步赴宁波府学参加府试、去杭州贡院参加省试等,义庄都负责给他们提供盘缠。在杭的方义路秉承其父方梦香遗志,在杭州建造镇海试馆,让镇海士子免费住宿。方仁高两个儿子均能勤奋读书,先后中举,长子义镛是光绪十一年举人,次子义钧是光绪十九年举人。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