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公安局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打防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近段时间,我市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较去年同期上升逾3成,涉案金额同比上升6.61%。公安机关特别向广大市民群众发出预警: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牢记防骗“三步法”:一分析、二咨询、三打110。
年轻人受骗占绝大多数
近年来,各类通讯(网络)诈骗、银行卡诈骗等新型犯罪在全国各地多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群众上当受骗,蒙受重大财产损失。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刘凯高度重视,多次就犯罪预防和案件侦破作出批示、指示。我市公安机关联合电信、银监、银行业等金融部门和机构,全力夯实安防基础,创新机制举措,同时全力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至8月14日,已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17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3人,紧急冻结、止损被骗资金470.69万元。
公安机关还发送防诈骗提醒短信150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20余万份,在全市金融机构营业场所摆放了防诈骗警察“提示岗”,并在3654个ATM机上加装了具有防范提示功能的安全防护舱。
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尽管如此,但由于通讯(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还是有不少市民“中招”。尤其今年入夏以来,相关案件发案直线上升,比去年同期上升逾3成。
警方通过分析发现,犯罪分子冒充客服诈骗、涉案诈骗(冒充政府人员以受害人涉案为由进行诈骗)、购物诈骗、补贴诈骗、冒充熟人、中奖诈骗占比较高。冒充客服、购物诈骗案件发案总量最大,这两类案件犯罪分子均是在网上利用网站漏洞或直接在网上发布虚假购物信息诈骗受害人,两类案件发案超过发案总量30%。
涉案诈骗、信用卡诈骗、银行卡透支诈骗案件损失价值较高,这几类案件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冒充政府机关电话,以各种名义对受害人进行恐吓诈骗,虽然发案量不大,但损失金额巨大,占损失总金额的32.54%。今年2月,江东区一位群众就被骗了100万元;7月1日,慈溪也有一位群众被骗83万余元。
警方通过对我市今年以来的2244名受害人分析发现,20岁以下、21~30岁、31~40岁,分别占受害人总量的15.15%、47.86%和21.03%,这与我们以前认知的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群体不符。其中,受害人通过手机接到诈骗信息的有767起,通过网络接到诈骗信息的有718起,通过手机短信接到诈骗信息的有329起,分别占42.00%、39.32%、18.02%;在转账方式中,多数受害人通过ATM机转账,其次为通过网银和网络支付平台转账,分别占58.61%、30.91%。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