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海一下岗工人创办海洋生物博物馆
稿源: 浙江日报  | 2014-09-02 08:04:45

  一粒百万年前灭绝的螺

  黄仁普收藏了一颗珍贵的螺,叫“龙宫翁戎螺”,直径21厘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的龙宫翁戎螺。扁扁的身材,很像童话里海龙王的宫殿。

  不过,它的身世更传奇,早在5.7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曾一度被认为早在数百万年前就灭绝了。而与海洋接触得越多,黄仁普的感慨越深,海洋藏着无数秘密,就像这种螺,生长在南中国海、台湾岛东北部、日本海80米至200米深海海底的礁石缝中,捕捞比较困难,所以一度被认为早已灭绝。直到18世纪末,潜水技术快速发展,各国生物学家才先后在西印度群岛、印尼、日本、南非及中美洲海域找到过10余种“翁戎螺”活体。

  黄仁普手中的这只龙宫翁戎螺,就是玉环渔民在台湾海域附近捕捞到的,他在一个渔民手中买了下来。

  有一年,在南日群岛一个远海的小岛上,有渔民提供了一条信息:“那里的螺多呵,好像在‘开会’!”黄仁普急匆匆赶过去。好不容易等到退潮,他果真看到各种各样的螺像在聚会,心中大喜,扑通一声跳下去,摸了一大摞贝壳。

  “最‘上算’的,是两条1米余长的象牙管螺,因别人不识货而无人问津。最名贵的收藏,是那一段真正的红珊瑚,和原菲律宾领导人赠中国领导人的国礼一模一样,国礼现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说起那些与海洋生物的故事,黄仁普的话停不下来。

  一粒宝螺的“黄仁普猜想”

  在黄仁普的博物馆里有一种宝螺,原先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1万元至2万元,且只产于南海。不过,2010年,市场价突然跌到了几百元。

  黄仁普细心调查,东海中突然频频出没这种螺,因此压低了市场价。他深入研究,悟出这是气候变热、原产于热带海洋的宝螺北移的缘故。一篇论文诞生,发表在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刊物上。

  “如果说10年前,我只是被海洋生物的外观所吸引,那今天,我越来越被它们的内容所牵引。”黄仁普这样说。过去有一篇名作叫《歌德巴赫猜想》,黄仁普跟海洋生物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他也有自己的“黄仁普猜想”。

  “我的父亲死于癌症,我就一直在大胆设想,当从陆地生物中提取的药物,不能完全攻克癌症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目光移到海洋生物上呢?”黄仁普预测。

  当然,猜想不是胡乱的,黄普仁拿出了一系列的充分依据。他认为,过去中药以陆地生物为主,但不是说海洋生物就没用,而是因为限于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海中生物获取太难。而现在已经有提取自海洋生物的成功药品,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深海鱼油。

  “我不是想想而已,而是一直在做实质性的准备,比如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查阅资料、到青海塔尔寺医院探讨红珊瑚的药用价值等。”黄仁普说,现在他的资料已收集得差不多了,如果资金足够,他的“中医中药与海洋药物博物馆”就会筹备开张。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