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 记者王 珏
今年六七月以来,一种青色的海瓜子突然大量出现在北仑各大菜场里,因其肉质鲜美一直很旺俏。这种青色的海瓜子是从哪来的呢?
大碶菜场一位卖水产的大伯告诉记者,他摊位上的这种青色海瓜子是从梅山那边拿来的。“贵的时候能卖到15元一斤,最便宜也有七八元左右,所以挖的人非常多。”大伯说。
这种青色的海瓜子,梅山一带人叫它河西蛤;多的时候像鹅卵石铺路一样,连宁波、三门的人都来挖
8月28日下午2点,趁着潮水下落之际,记者驱车来到了梅山大桥边的滩涂上。然而滩涂上并没有出现村民三五成群一起挖这种青色海瓜子的情形。
村民在洗挖上来的寻氏肌蛤。 (记者 王珏 摄)
图为洗去最外层泥后,成串的寻氏肌蛤。 (网络图片)
梅山大桥的保安人员胡师傅告诉记者,眼下潮水还没有退到底,要再等上一会儿,村民们才会过来。“这个东西我们叫它河西蛤。”胡师傅是梅山梅西村人,平时也喜欢养点水产,这次的“挖蛤热”自然也没有落下,“我看到别人都在挖,也跟着去挖过,这种河西蛤一般都是长在淡水与海水的交界处,等到潮水完全落去,在浅水的地方或者滩涂上很容易挖到。刚挖出来的河西蛤都是包在泥里面的,呈长条状,好像是有根线把它们串起来一样,要把泥洗去后才能卖到市场里。”胡师傅说。
在位于阳东村南面的滩涂上,正在边上钓鱼的王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挖河西蛤的人已经少了很多,“你要是7月份过来,这时候早就密密麻麻站了百来号人了。”
据了解,大概是今年6月份的时候,住在虾(图字)村的一对台州夫妇最先发现了这种河西蛤。“他们家是养‘弹鲈’的,平时也在滩涂上作业,最早的时候挖了点上来,发现很好卖,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开始挖了。”王师傅说,“开始的时候,滩涂里的海瓜子多得像鹅卵石铺路一样,六七平方米的地方就能挖上来100多斤,十几元一斤卖给菜市场,两夫妻一天就能赚上近千元。”
由于零投入、收成又好,不少附近的村民都开始了这项“挖蛤大业”。随着消息的不断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这片滩涂。“有不少新碶、大碶甚至宁波、三门的人都开着皮卡过来挖,每次都能带回去好几桶。”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
青色海瓜子学名“寻氏肌蛤”,原本在我区并不常见;8月底的时候已经很少了
区海洋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青色海瓜子学名叫寻氏肌蛤,一般分布在福建东南部至广东省汕尾市之间,在我区则较为少见,也没有人工养殖。梅山农办副主任周旭明分析:“可能是去年梅山水道开发建设后,梅山大桥附近的水质变好了,寻氏肌蛤顺着夏季洋流上来,在这边安了家。”
在与村民闲聊的当口,一位大伯骑着三轮车带着妻子向滩涂驶来。两人到了岸边,用细细的带子把鞋子绑住固定好,就带着小筐下去了。
记者从大伯口中了解到,他们两夫妻是从8月中旬开始摸寻氏肌蛤的,最开始收成好的时候一天也能摸百来斤。“现在已经快被摸光了,一天也就能摸上来20-30斤左右。”大伯一边说一边向水里走去。浅水滩涂已经很少有寻氏肌蛤的影子了,必须走到水深点的地方才行。
8月30日下午3点半,当记者再次驱车到达阳东村边上的滩涂时,只有几个人在挖了。岸上一位大伯告诉记者,当天是小潮水,如果不退到底,几乎是摸不到什么东西了。过了1个多小时,有人上岸了,一位带着网兜的大爷向记者展示了今天的收获。网兜底下,只有寥寥几十粒寻氏肌蛤躺在那里。“要等明年再来挖咯!”大爷边说边望了一眼身后的滩涂。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