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藏友》:探求油画中国化的漫漫长路中,你如何另辟蹊径?
龚建军:油画中国化,它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因为在任何西方油画体系中都无法找到这方面有定论的东西,我探索的“山水”也是很多绘画前辈在找的东西。比如,林风眠、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其实他们都在油画创作中找寻中国山水的概念。我觉得这个寻找的过程很有趣。
我在风景创作中主观地将对象繁复的场景简约化,将多维的空间平面化,以求在有限的空间中更深入地刻画我所想表达的心迹。
《甬上藏友》:油画中国化之路中,表现出的多元化面貌让人目不暇接,也有不少中国艺术家误入岐途,陷入油画绘画语言缺失的误区。在这些影响和干扰下,你是如何找寻到并坚持着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的?
龚建军:用油画语言去找寻中国山水时,会很容易步入绘画语言缺失的困境,所谓的油画语言缺失,是指审美上的失误。
技法是用来承受画家审美的工具,是必要的,但不能成为目的。用油画写山水,若还恪守使用中国水墨一样的技法,会显得薄气,失之厚重。
我只把手中的油笔当成一件工具,就如碰上用筷子还是用刀叉的争议,那就什么都不用,就用手。
我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找到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是一种不为风格而风格的绘画面貌。我的一幅作品《似山》,在全省美展中获最高奖,被评委赞誉为“油画语言非常丰厚”,这位评委是这样来类比分析的:“有评论家说美国风景画家怀斯的作品不仅仅是写实主义,怀斯笔下的景象往往具有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与当代抽象艺术的某种意味。从这种意义来上说,龚建军的画也正具有这种特质。”
艺术家名片
龚建军 1975年11月出生于浙江鄞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获浙江省青年美术作品展等省展六次金奖(或最高奖)。作品《听风》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全国级展览十余次。
2008年由刘海粟美术馆邀请并主办“境象·无语”龚建军作品展。出版两本个人画册,其中《当代水彩画家·龚建军》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他的意境:洗炼唯美一如他喜欢的元曲
《甬上藏友》:听说你喜欢元曲,而你的绘画风格,也跟元曲那样:洗炼、古典、唯美,画面基调偏青、灰、微冷。你用反复的笔触叠加和水色不断碰撞,达到一种斑驳苍古的意境,使观众产生一种沧桑感。而达到斑驳苍古的意境,是需要时间的积淀的。你是怎么形成这样风格和意境的?这是否与你的一些特殊经历有关?
龚建军:我是一位从鄞州四明山区走出来的青年画家,受着丹山赤水的教养,有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淡然与恬静。每次回老家,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夜晚,坐在躺椅里看山村的夜晚。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发现,夜晚树木的枝干要比茂盛的枝叶更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
而作为艺术家最应具备的敏感洞察力,我想就是在我宁静质朴的山居生活中形成的。
《甬上藏友》:在体现“古意”“宁静”意境的作品中,你比较满意的代表作有哪些?
龚建军:我想试图用那如诗一般的宁静,唤起沉没在化工、水泥、尘埃里的中国传统美学追求。作品《谁的日记》系列,展开了如水年华般消逝的东西。作品《境象》系列里表达对禅宗“空无”的形式思索,而《如山》系列呈现了物我外化的统一。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