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田园诗人范成大与宁波的交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08 09:34:3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田园诗人范成大与宁波的交集

  范成大曾造访的阿育王寺

  主讲人赵晨沙

  宁波文史资料爱好者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范成大(1126-1193年)是平江吴县(今苏州)人,淳熙七年(1180年)2月,被任命为明州(今宁波)太守兼沿海制置使。在明州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广施仁政、体恤民情,受到了明州百姓的拥戴。这一年多与宁波交集的日子,也正是他的政绩以及诗歌、书法艺术都达到一定高度的时期。

  淳熙八年(1181年)3月,范成大改任建康知府兼行宫留守。

  进言宋孝宗停贡明州“海物”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2月,魏王赵恺病逝于明州后,范成大被起用为明州太守兼沿海制置使。他赴任路上过京城临安(今杭州)时,受到皇帝宋孝宗的召见。君臣奏答,主要围绕“海物”贡奉的存废而展开。在涉及宁波的历代文献中,具备贡品级的“海物”有两种:

  一为车螯肉柱。南宋笔记文作家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绍圣三年(1096年)“始诏福唐、明州岁贡车螯肉柱五十斤”。车螯肉柱,俗称“红蜜丁”,为帘蛤科大帘蛤或文蛤闭壳肌的干制品。《宝庆四明志》卷四记载:“车螯,欧阳公诗曰:‘璀璨壳如玉,斑斓点生花’,美此物也。一名昌蛾,一名魁蛤。奉化鲒埼间有之。”

  二为江珧柱。俗称干贝,是江瑶(贝壳类动物)的柱头肉。《宝庆四明志》亦载:“江珧,以柱为珍,东坡有《江珧传》。一种小者曰沙珧。”明万历年间鄞县人氏屠本畯《闽中海错疏》认为:“江珧之美在柱,四明奉化县者佳。”

  随着市场对明州干贝类海产品的索求额度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捕捞有限,宋廷在明州专设进奉局,在沿海大面积组织人工养殖,用以供应京城的需要。由于官府广征民力物力,把负担压在百姓头上,使明州百姓苦不堪言。

  范成大看到了明州百姓的疾苦,利用这个机会大胆进言,要求停贡“海物”,停止皇室宗亲移用当地的钱粮。此二奏,均得到宋孝宗赞许与肯定。停止贡奉措施的实施,免除了不当的征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其善举,受到明州百姓的交口称赞。

  防备海盗策略与修建城市图书馆

  淳熙七年(1180年)3月21日,范成大正式到任明州。

  为防备沿海地区受海盗侵扰,范成大还绘出海界图本,向朝廷奏请,建议根据内地船户海船数量,令以五家为甲,如一船做海盗,其他4户连坐———这是将王安石创议的“保甲法”行之于明州。南宋以来,海内贸易极盛,但未闻海盗之患,多少与范成大这一建策有关。

  范成大还修建了城市“公共图书馆”———九经堂,以供明州人阅读之用。《宝庆四明志》卷三记载:“九经堂,太宗皇帝淳化元年,诏颁国子监《九经》。二年,守陈充作堂以藏。久而堂圮书散……淳熙七年,范成大守明,诏赐魏王所藏书四千九十二册、十五轴,乃葺斯堂,奉其书西偏,已乃藏所赐书于府学之御书阁。筑堂及奉安赐书,皆有碑记,而陈之碑逸矣。”范成大此举,实为明州“公共图书馆”之起源,造福后人,对提高明州百姓的教育文化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范成大在明州为官一年多时间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南宋文学家、鄞县人氏楼钥在《玫瑰集》中《资政殿大学士通议大夫范成大转一官致仕》一文云:“胸中之有甲兵,世称小范之多才。”以北宋名臣范仲淹抵御西夏的典故媲美范成大,可见对他的推崇。

  留给明州的诗作与书法

  范成大在明州时“好为吟诵”,每到一处,触景生情,就挥洒笔墨,留下的诗作计48首,集中在《范石湖集》卷二十一。

  范成大赴任明州走的是大运河。从平江府(今苏州)出发,行舟沿运河入临安,过绍兴。江南三月,春寒料峭,官船日夜兼程。顺浙东运河到达明州大西坝,过坝,经高桥,在明州城西接官亭靠岸。只见沿途市镇林立,商贾云集,范成大在《浙东舟中》呤道:“处处槿樊圃,家家桃庑门。鱼盐临水市,烟火隔江村。雨过张帆重,潮来汲井浑。弯跧跧短篷底,休说两朱轓。”这是一首描绘宁绍平原村镇集市繁华、濒江临海、水陆便利的情景诗。宋时,江南集市遍布。古老的乡村中,传统的耕织经济,嵌入了酒旗店铺、鱼市餐饮这类小商品市场,赋予氏族村落以新的生活方式和景观色彩。

  《初赴明州》是范成大正式到任明州的标志性诗歌。诗云:“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从诗中可以看出,范成大还是蛮勤政,也很体恤普通百姓的。

  范成大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家境并不富裕,后来他刻苦求进,潜心读书,因此,后来他不论做官还是归隐,都比较关注民生。如《大风》:“烦将残暑驱除尽,只莫颠狂损稻花。”明州濒海,多大风天气,让范成大最挂心的还是怕它影响谷物生长,让明州百姓经济上受损失。其《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绝》:“今日甬东官况好,东津门外看租船”,见田野庄稼丰收,农民收成良好,他就开心。

  他也写过许多涉及明州地名和风土人情的田园诗。如《三江亭观雪》、《香山》、《育王望海亭》以及《天童三阁》等。范成大离明州前游达蓬山时所作《香山》中:“老身已到篮舆上,处处青山是故人。”在这里,他将把青山当故人,隐含依依惜别之意,足见他对明州的感情。

  淳熙八年(1181年)春季,范成大改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前,临行前造访明州阿育王寺,登明月堂,即兴作七言绝句诗四首。其文如下:

  鳗井

  缺甃神通未易论,雨声留客夜翻盆。

  不辞归路春泥滑,且足秧田旧水痕。

  望海亭

  海云晻霭日葱茏,按指光中万象空。

  想见蓬莱西望眼,也应知我立长风。

  寺庄

  大麦成苞小麦深,秧田水满绿浮针。

  今年一饱全无虑,宽尽归舟去客心。

  松径

  竹舆窈窕入萧森,逗雨梳风冷客襟。

  翠锦屠苏三十里,不知脚底白云深。

  同年八月,阿育王寺住持佛照禅师拙庵德光将范成大诗文刻成碑,题为《赠佛照禅师诗碑》。上述四首诗收录于范成大《范石湖集》卷二十一,但诗集中的诗名与碑上诗名有出入,《望海亭》在诗集中名《育王望海亭》,《松径》则名《自育王过天童松林三十里》。

  日本京都东福寺的开山祖师辩圆圆尔(1202—1280年)入宋求法期间,得其拓本,后带回日本,原拓现珍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书陵部。

  《赠佛照禅师诗碑》为范成大晚年之作,书法气势雄健,可见其原作之底蕴。虽经石刻,依旧神采飞扬、俊朗飘逸。

  目前所能见到的范氏手迹,依书法家徐润芝评定,以他56岁所书《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

编辑: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