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已于3月1日起施行。该《实施办法》中,允许多点执业的人员资质要求从原先的“副高以上”放宽到只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同时允许副高以上和急救(诊)医学、放射、超声、病理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医技人员可以“自由执业”,即只需到相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后,就可以到省内任何医疗机构执业。此举标志着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将进一步走进基层,市民在公立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看上专家名医的机会有望提升。
记者胡瑾中
亮点
多点执业不需征求所在医院同意
什么叫多点执业?我省《实施办法》规定,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含执业助理医师),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两个(含)以上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其中,拟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的医师,只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即可。拟在上述机构类别以外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的医师必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
我省曾于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办法》实施3年来,我市注册多点执业的医师仅96人。调研发现,其中很多医生已停止多点行医,目前还在多点行医的仅66人,且其中多数是中医师,多点执业大多是在一些中医门诊、药房看诊。这除了有职称门槛、会诊等部分医疗行为不计入多点执业等原因外,也与很多医师所在的医院并不支持有关。
而新政策取消了医师办理多点执业“应当获得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同意”这一前置条件,且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允许所聘医师“在法定工作日每周可安排一天用于多点执业”。也就是说,想要多点执业的医师,在合理时间,可获得单位批准,进行多点执业工作。
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紧缺的专业人员如副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和急救(诊)医学、放射、超声和病理医技人员,可以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任一医疗机构内执业,只需由自由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将医师信息报其主管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即可。
业内人士指出,医师多点执业注册试行备案管理,不需所在医疗机构的同意,同时还取消对执业地点的数量限制,这将对探索医师区域注册管理、推动医务人员合理流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现状
全市近3千医师有多点执业资格
按照我省新政,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具备多点执业资格的医师有2958人,其中,副高(含)以上人员约占16.8%,主治(含)以上人员约占36.2%。也就是说,按省《实施办法》规定,我市约53%的执业医师办理相关手续后,可以在省内任一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在转发执行省文件时,市卫生计生局结合我市实际,作出两条补充要求,其中一条为:“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多点执业的医师必须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及以上的人员”。那么,我市为什么要设这道门槛呢?“这是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文件要求而强调的。”市卫计局傅光达科长解释,在省《实施办法》出台前不久,国家卫计委等4部门已出台了《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拟多点执业的医师必须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的人员。他认为“有5年以上临床经历的医师,临床经验更丰富,诊疗行为更规范,更有利于看好病,这也是国家对于个人设置诊所的准入条件之一。”
监督
多点执业医疗机构间实施契约式管理
允许医师多点执业,那么如何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新政策规定,由选择多点执业医生的第一执业医疗机构,与医生本人,以及第二方,甚至第三、第四方执业的医疗机构,签订三方、四方等合作协议,实施契约式管理。由各方共同商议条款、达成一致,以此对多点执业行为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规范。
如果医师在多点(自由)执业时发生不良执业或违规违纪行为的,将会纳入第一执业地点的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如果多点(自由)执业医师发生违法行为的,将依法予以处理,并书面通知医师的各个执业地点,在其《医师执业证书》上予以记录;如果发生医疗纠纷,由发生医疗纠纷的所在医疗机构负责处理。
根据国家、省卫计委的文件精神,我市还专门作出规定:“医师在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外的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执业类别应当与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一致,执业范围涉及的专业专科应当与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相符。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专业注册人员只能按执业证书中首次注册专业进行多点执业活动。经全科医师培训合格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的,在执业类别不变情况下,可增加注册全科医学专业。”对此,傅光达的解释也是为了使新政策更具有操作性。目前,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由于人手缺乏,医师经过几个月的进修培训,注册了多专业,兼看多个专科,但实际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存在欠缺与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条规定,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风险,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反响
不同医疗机构的态度不一
对于多点执业,不同级别医院的态度相距甚远。市中医医院医教科副主任康年松说,给医师多点执业“松绑”,目的是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作为医院持支持态度。
市中医医院现有中级医师37人,高级41人,加上7个急救(诊)医学、放射、超声和病理医技人员,但目前开展多点执业的医生不足10人,且都以中医内科的门诊医生为主。“相对病房医生,门诊医生抽得出时间多点执业,而病房医生需要照看病人,本身工作量很大,很难外出行医。”康年松说,有些治疗需要其他医护人员的支持,依赖于医疗设备,离开了原单位的“天时地利人和”,也很难进行多点执业。像骨伤科等科室往往要处理的病情比较复杂,需要全面的术前检查和术后观察,医师多点执业存在风险和隐患,所以再有经验的专家也难唱好“独角戏”。
“从长远看,医师多点执业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市人民医院一位医生坦言,但眼下各大医院的医生本身紧缺,都已经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多点执业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看病难问题。还有医生都是体制内的人,并不是自由职业者,享受着医院对他们的培养、养老、执业保险等待遇。如果选择多点执业,那么,与其他医生相比,多点执业的医生在保险制度、薪酬上应该有所不同,但目前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善,大多数医生持观望态度,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与各大医院医生们主动性不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求贤若渴”,把新政策视作“远水解近渴”之举。
“我们最缺的就是名医资源,执业医师看病可以‘自由行’,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舜辰绿康护理院副院长许雨清说。作为杭州绿康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医疗联盟机构之一,该护理院从2013年1月开业运营以来,采取的“医养结合”模式深受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青睐,已吸引了一批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病人入住。
“虽然我们在就医环境、服务态度等方面都有优势,但目前面临着缺乏优秀医生的发展瓶颈。之前请了一位做心脏B超的专家。他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来,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前来执业了。下一步若能请得到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精神科、内分泌科等方面的专家,那公寓的老人就不用舍近求远看病了。”
成效
病人找专家名医更方便
对病人来讲,医师多点执业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渠道预约专家名医。“像口腔科韩永庆这样热门的专家,病人去人民医院都难挂得到号,在我们这儿也可以预约挂号,避免大家都往市级大医院挤。”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桑建立说。
桑建立对医师多点执业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近3年来,市人民医院有10余位专家名医进社区定期坐诊,在老专家的传帮带下,中心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逐步缩小了与大医院的技术水平差距。中心门诊量每年以20%的幅度递增,去年门诊总量达到40万人次,在全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排名第一。
“允许医师多点执业,还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看病难问题”,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尹欢招说,“新政实施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市级医院进修的医生在进修期间也能执业看病,另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紧缺时请来的外来医生,也不用担‘非法执业’的罪名,可以放心大胆地坐诊了。”“医师多点执业放开后,还有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的服务意识”,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罗继跃认为,“多点执业也就是病人选医生,没有病人或者病人很少,感觉肯定很差。”此前他和几个同事被单位公派到梁弄中心卫生院坐诊,有的科室病人不多,后来医院托管结束了,其他医生都不再下去执业,但中医内科较受山区群众欢迎,他和另一位退休中医师就继续服务。
罗继跃说,他每周二上午去梁弄四明国医馆坐诊,每次半天可接诊十七八个病人。梁弄镇后陈村的老陈胃癌手术后,吃了他开的方子,痊愈了。这些年,经老陈宣传,梁弄一带的病人都慕名前来找罗继跃看病,这样的日子已持续3年。
新闻链接
国外如何看待多点执业?
美国对医生多点执业的规制方式,取决于该医生是私人执业还是受雇于医院。
对于私人执业的医生,美国并未对其在其他地点执业进行禁止性规定,只要满足其所在州执业要求即可。对于受雇于医院的医生,医院通过签订合同加以一系列限制,如限制医院雇佣的医生向其他医疗机构推荐患者,限制医院雇佣的医生在院外进行与该医院存在竞争关系的执业或者商业活动等。
加拿大的医生能不能在私立医院行医,各省的立场各异,但总体不是将私人执业定性为非法,而是防止私立医院依赖来自公立医院的政府补贴谋求发展。这些情形不属于多点执业:《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多点执业:对病人实施现场紧急救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驻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乡镇卫生院医师驻村卫生室工作;社区责任医师进家庭提供医疗服务的。
记者手记
让医师多点执业“叫好又叫座”
胡瑾中
医师多点执业是近年政府一直在主推的改革措施。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就曾进行试点;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到基层开展多点执业。
尽管相关政策都在逐步放宽,医师多点执业不必取得本单位的同意,对执业地点的数量限制也已取消,医生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进程又前进了一步,但多点执业实施起来依然存在诸多困难。记者搜索资料后发现,从此前部分省市试点情况看,各地进行多点执业登记的医师数量并不多,医师多点执业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由此,多点执业能不能让医生真正“流通”起来,也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医卫界热议的一个话题。
多点执业缘何遇冷遇?究其原因,这一政策涉及医师执业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调整。
比如,多点执业后绩效薪酬怎样算?医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多个执业医院之间如何分享?如果医师都去其他医院多点执业,会不会出现“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等问题?这就涉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多项改革,需要从政策和法律上明确医生的权责利,同时兼顾多方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医师多点执业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仅仅“简化手续”还不够,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扫除政策障碍,需要公立医院调整用人制度,更需要把岗位职责弄清楚,把哪些岗位可以兼职、全职设计清楚,同步改革薪酬、考核、福利、继续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制度。
顺风扬帆好行舟。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是一盘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把好事做好。希望政府部门及早制订详细的规则,从政策上消除医院、医生对多点执业的后顾之忧。只有打通政策障碍的“最后一公里”,医师多点执业才能真正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通,在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也让医师能够安心地发挥自身价值。
图片新闻 | ||||||||||||
|
||||||||||||
|